近年来,新泰市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建网络、强阵地、聚合力,着力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 六位一体 " 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高位推动,夯实组织保障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民政、法院、检察院、公安、财政等 15 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采取 " 小组 + 专班 " 方式有序推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形成了 " 党政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 " 的工作格局。20 个乡镇配备儿童督导员,880 个村居配备儿童主任,形成了市、乡、村三级齐抓未保的良好局面。
高效协作,做实权益保障
一是保障未成年人流浪救助权益。民政、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依靠社区力量,按照 " 自愿求助,无偿救助 " 原则,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联系救助站,引导护送流浪乞讨儿童自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并通过今日头条、DNA 比对、寻亲信息推送,妥善安置被救对象。二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生活权益。全面开展 " 泰汇救 · 心泰暖 " 社会综合救助工作,建立了儿童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定期探视走访制度,积极落实兜底保护。2022 年保障孤儿 105 人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372 人次、重点困境儿童 321 人次、残疾儿童两项补贴 601 人次、低保家庭儿童 1261 人次、临时救助未成年人家庭 8 人次。三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教育权益。积极开展疑似失学儿童核查摸底工作,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对重点优抚对象、临时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救助,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政策、义务教育儿童 " 两免一补 " 政策及幼儿资助政策。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 1 所,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 5 人以上普通中小学共计 13 所,听障学前康复幼儿园 1 处,特教学校在校生 182 人,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 242 人,送教上门 70 人。四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持续开展 " 清朗 " 网络环境整治活动,积极开展未保宣讲活动和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法治、网络安全意识。五是保障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权益。法律援助中心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理文书等法律援助服务。成立了少年法庭,制定了未成年人案件审判 " 四维 " 工作标准体系,形成了 " 庭前调解、庭中教育、庭后帮扶 " 少年审判模式。出台了《新泰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工作办法》,市公安局接到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后,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被害人接受询问、生物样本提取、身体检查、心理疏导等 " 一站式 " 取证,询问被害人同步录音录像全覆盖,减少了二次伤害。
高质推进,干实为民实事
一是完善各类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未成年人个案调查评估和部门会商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常态长效。二是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改建 2000 平方米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0 个乡镇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40 个社区建立了未成年人关爱中心,837 个村居设立儿童之家,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三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活动,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及时受理投诉举报,规范涉未成年人宣传报道,凝聚保护未成年人的广泛社会共识。2022 年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6 场次,未成年人法治宣传 12 场次。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好人公益协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孤困儿童走访慰问、社区校园普法教育、能力拓展等项目,走访孤困儿童 325 人,开展未保法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4 次,开展 " 中秋有爱月更圆 " 留守儿童牵手关爱活动,受益儿童 500 人次;开展未保法宣传进社区、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暑期公益夏令营等活动 40 余次,建成希望小屋 45 间,帮助未成年人 2200 余人次。
作者:中共新泰市委书记 宋鸿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