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08
33年探索艺术疗愈!他将这群精神障碍患者的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杜雪迎 文 / 摄)夸张的艺术形态、丰富的色彩填充、温暖的心灵疗愈 …… 近日,一场艺术和科技碰撞的 AR 艺术展在南京 24 小时美术馆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场展览上的画作来自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由一群患有不同类型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康复者创作。工作室的创始人、艺术家郭海平说:" 他们就像是种子,原生艺术工作室就是一片土壤,给了他们自由表达、积极生长的空间。"

△南京 AR 艺术展中展览的画作

33 年探索,用艺术疗愈心灵

△郭海平

在南京鼓楼区江东康复托养中心的原生艺术工作室,八九张桌子整齐摆放,桌上放着马克笔、水笔、画板等绘画工具,房间里还有几扇玻璃窗,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洒进来,让整个房间更加温暖舒适。这是郭海平在南京创办的其中一间工作室,还有一间设立在南京建邺区凤栖苑社区内,同样温馨舒适。2014 年,在南京市残联的支持下,郭海平先后在建邺区和鼓楼区的社区康养中心开设了原生艺术工作室,免费为有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绘画、交流的空间。

△南京鼓楼区原生艺术工作室

" 很多人都问过我,什么是原生艺术?" 郭海平解释,原生艺术就是没有经过训练、培训的人创作的艺术,是依靠本能和天性创作的作品,是最自然、最本真的一种创作。" 精神障碍患者一直都是原生艺术最主要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将人与大千世界融入一体,给人无限的想象。"

为何要创办原生艺术工作室?郭海平说,三个原因推动他最终做成了这件事。" 首先,我是一个家属,我哥哥在我 8 岁那年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所以我很清楚这种病会给患者和他的家人带来什么样的痛苦。"

" 其次,我是一个画家,喜欢艺术、热爱艺术。第三,我也一直在接触心理治疗、精神治疗这方面的内容,把艺术和疗愈结合起来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也一直认为不论对于患者还是社会,艺术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疗愈方式。" 郭海平告诉记者,1989 年,他曾在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创建了 " 艺术分析部 ",开始探索和发掘艺术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潜能。

△南京建邺区凤栖苑原生艺术工作室

2006 年,在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里,郭海平创建了一间临时画室,他在那里发现了患者身上惊人的艺术天赋。" 通过艺术这种媒介,他们表达了自己,我也更了解他们,并让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层的交流和联系。"

2014 年,在建邺区文明办、区残联和莫愁湖街道的支持下,郭海平的原生艺术工作室走进了社区。如今,他的工作室有 30 多位长期服务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者,除了南京本地的,还有几位患者、康复者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他们既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最单纯的朋友。"

原生艺术是纽带,通过绘画建立信任和联结

" 原生艺术是一种本能创作,我从来没有教过他们,或者给他们设置主题、要求,都是让他们自由创作,他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人特色。" 郭海平说,除了画画、创作,来到这里的人也会跟他聊天、谈心。" 他们有时会有一些困惑和苦恼,会告诉我,通过艺术我们建立了信任。"

△杨旻的作品

杨旻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现在康复情况很好。早上 9 点多到画室,下午 4 点多回家,从 2014 年开始,杨旻几乎每天都来画画,创作过上百幅作品。在他眼里,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 以前我和家里人关系不好,现在可以很好相处了,在画室也认识了一些朋友,我们还搞过很多次画展,画作也受到了喜欢和认可。"

郭海平笑着说,杨旻的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创作的作品都是对称和强调秩序的。" 这些年他的画也是有一些变化的,他刚开始画画时,只会用一种颜色,而且完全靠灵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属于他自己的丰富绘画经验,画面也变得更加自由和丰富了。"

△梁华的画作

抽象的表达、丰富的颜色、奇幻的想象力 …… 梁华来画室已经 5 年多了,他的画更抽象,五颜六色的图案搭配在一起,十分梦幻,看到的人都会惊艳于他天马行空的灵动想象力。" 我画一幅画大概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画画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专注,画画之余,我们也会一起交流、聊天,在这里我很有安全感。"

2015 年,田鹏来到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不过他来的第一年什么都没有画。郭海平说,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获得他的信任,还没能让他感到安全。" 他每天来了不会像其他人一样画画,就是一个人很安静地坐着。" 就这样过了一年,大家发现田鹏开始拿起画笔画画了,也喜欢与人交流沟通了。田鹏自己的解释是:" 过去完全是被动的,现在变得主动了。"

" 那时候我知道,他接纳了这里,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最重要的。" 郭海平说。

世界各地办展览,原生艺术康复服务模式可复制推广

在国外举办展览

郭海平表示,除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价值感也很重要。" 可能他们一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家庭的负担或拖累,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极高的艺术天赋,让他们的画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并且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份收入来源。"

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 …… 这些 " 艺术家们 " 的画作还被展览到了世界各国。2015 年,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以 " 南京宝盒 " 身份参加米兰世博会 " 南京周 ";2016 年,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举办,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的画作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出;2018 年,在巴黎原生艺术博览会上举办了南京原生艺术专题展;2019 年,郭海平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和莱斯利大学进行交流并举办原生艺术展览 ……

在国外举办展览

郭海平说," 艺术家们 " 的画作得到了世界各地的人的认可和喜爱,他们的一幅作品通常可以卖到 1000 元到 5000 元。南京市建邺区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郭海平的工作室已经累计帮助 30 多位 " 艺术家 " 销售了 300 多件作品,收入近 70 万元。此外,还把他们的画作印制到了文具、雨具、杯子等文创产品上,他们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 这些年,原生艺术在康复、托养、就业中的作用得到了展现,我也到很多地方作过讲座,交流过一些实践经验,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推广的。" 郭海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深圳市残联支持创办的原生艺术工作室将于 2022 年 12 月底正式运营,他将担任深圳原生艺术工作室的艺术总监,定期过去交流指导。

△郭海平(中间)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向观众讲解原生艺术作品

南京市建邺区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原生艺术康复服务模式值得推广,未来将考虑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的社区。另外,还将丰富艺术表达形式,除了绘画,还会考虑把舞蹈、音乐、戏剧等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解锁更多新模式。

(部分图片由南京市建邺区残联和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提供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标签

精神障碍 艺术 南京 ar 绘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