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12 月,冰城已是天寒地冻,但在阿城区料甸街道办事处北红村的一个大院里,却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一辆辆大挂车将烘干好的玉米运走同时,又不断有车辆将刚脱粒的玉米运来烘干生产。玉米深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刚下流水线的大碴子、小碴子成品已完成包装,将外运销售。经过北红村村民的巧手,小小玉米粒正在转化成致富 " 金粒子 "。
北红村以前曾是料甸街道办事处的 " 后进村 ",村里没有产业,村民种植的玉米主要卖原粮,价值低、收入少。近两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先后建起了光伏发电、秸秆压块、玉米深加工等产业。北红村玉米深加工厂生产的 " 大金寒玉 " 牌大碴子、小碴子、玉米面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实现了华丽转身。
北红村党支部书记许德勇介绍,玉米深加工厂投产以来,村民销售的玉米价格随之提高,带动了村民种植玉米的热情。北红村出产的产品以胶质玉米为原料,为保障玉米品质、防止基因漂移,春耕时,村里统一购买玉米种子,并实现连片种植。收购时,北红村的玉米每斤要高出市场价 5 分钱左右,村民不仅能就近卖粮,还增加了收入。今年,合作社又购置了玉米烘干设备,玉米烘干后储存的时间更长,为玉米深加工四季生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周边村屯种植的玉米也送到北红村烘干,为北红村村集体增加了收入。目前,有七八位村民在烘干车间打工。
为延长玉米产业链,前段时间,北红村 " 村委 " 外出调研,发现玉米面条在市场上销售不错,村里有现成的原料和玉米深加工设备,具备生产玉米面条的条件。村委会订购了相关生产设备,生产车间也已准备好 …… 许德勇告诉记者,他们有信心学到加工玉米面条的成功技术,村里还准备开发 " 黄金米 ",并将研发玉米面条方便食品,做好 " 粮头食尾 "" 农头工尾 " 大文章,把玉米产业 " 吃干榨净 "。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