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每年的 9 月至 11 月,是观察迁徙鸟类的最佳时机,吸引着众多鸟类监测员的目光。10 月 30 日,无锡市新吴区新安大溪港湿地公园成立 " 公众鸟类监测团队 ",短短 1 个多月的时间里,已记录到 92 种野生鸟类,其中包括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 鸟界国宝 "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等。
△卷羽鹈鹕 ( tíhú ) 朱晓东 摄
11 月中旬,大溪港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员在太湖边发现了 3 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 ( tíhú ) 。作为鹈鹕中的重量型选手,卷羽鹈鹕身长约 180 厘米,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桔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它们喜欢生活在大水面、没有人为干扰、食物丰富且能上岸栖息的 " 乐土 ",太湖禁捕行动的实施,给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栖息空间。
△中华秋沙鸭 沈惠霞 摄
12 月初,大溪港湿地公众鸟类监测团队又观察拍摄到了有 " 鸟界国宝 " 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大溪港湿地内湖越冬休憩的镜头。同时,中华秋沙鸭也在迁徙过境时被记录到。这是第三纪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 1000 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被誉为 " 国鸭 "。
△青头潜鸭 苏涛 摄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鸟类,被誉为 " 鸟中大熊猫 ",2021 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 2021 年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已被列为极危物种。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每年不远万里迁徙至大溪港湿地公园越冬的青头潜鸭,今年也如约而至。鲜少出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短耳鸮、白秋沙鸭和花脸鸭也组团亮相大溪港湿地。白秋沙鸭因雄鸟体羽以黑白色为主,眼睛四周为黑色,酷似熊猫眼,也被称为 " 熊猫鸭 "。
△花脸鸭 徐存东 摄
△短耳鸮 韩锡 摄
大溪港公众鸟类监测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对园区内鸟类的种群、数量、生物习性、迁徙规律等情况进行识别、记录和拍摄,不仅为鸟类的保护提供了监测数据,还助推了大溪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未来,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成为大溪港湿地常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逐渐成为现实。
△大溪港公众鸟类监测团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