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徐小添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12 月 10 日,冰城 +、ZAKER 哈尔滨等平台关注报道了《
" 东富 138" 是东北农业大学邹德堂教授团队以龙粳 29 为母本,东农 8005 为父本,历时 10 年,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出米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综合表现突出,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21 年 7 月,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东富 138"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插秧种植,近两年累计推广超过 30 万亩,增产水稻超过 1.2 万吨,新增经济效益超过 3000 万元。
已经卓有成效的推广品种,为什么还要 " 出差太空 "?据了解,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但米粒长宽比小、食味品质稍差,成为优质米发展的制约因素。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辐射诱变是改良作物质量性状的有效方法,具有突变频率高、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等特点,适合针对粒型、香味等质量性状的改良。应用辐射诱变 " 东富 138",在其突变后代中选择,可以快速得到长粒、香型、食味值高的纯合稳定后代,应用于农业生产;优异性状的出现也有助于新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为寒地粳稻分子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
据介绍,这次太空之旅,是基于该校与甘南县多年的校地合作。自 2020 年以来,学校开创性建立 " 基地 + 中心 + 产业联盟 " 新型校地合作共建模式,水稻育种团队在当地建立水稻选育基地,帮助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别是,基于学校与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的合作基础,共建我省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 " 寒地特色粳稻产业技术研究院 ",为我省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持续提供科技支撑。
为选育适合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种质的水稻新品种,在邹德堂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创新生态育种方法,在省内外建立了育种基地 5 个,面积达到 600 余亩。近 5 年来,累计审定香型、糯稻、软米和普通稻等 4 种类型水稻新品种 57 个,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四积温带种植,占我省水稻种植区的 90% 以上。近 3 年来,品种转化 5 个,推广面积 3000 万亩。为解决我省晚熟稻区抗性问题、早熟稻区产量和优质化问题,在耐冷、耐盐碱、高产优质和香稻育种等方面,创建了突变体材料 5000 余份,通过基因编辑材料 2000 余份,获得我省香型等位基因 2 个,为高效开展水稻育种工作奠定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目前,团队每年田间世代材料累计达 30000 份,科研潜力巨大。通过学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积极推动,与哈尔滨、绥化、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市建立了紧密的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及长期的品种示范推广链,为当地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未来,东北农业大学水稻遗传团队将锚定优质水稻培育方向,以航天搭载获得的突变体为中间体,开展大面积的抗性鉴定、产量鉴定和品质鉴定,力争获得可稳定遗传且区域适应性强的材料,直接用于品种改良和品种繁育,产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