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了向临床医生提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知识和临床科研思路,12 月 11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主办,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广东科技报社承办的第 13 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在线上召开,在线观看人数超 10 万人次。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指出,2019 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 46.74% 和 44.26%。每 5 例因病死亡病例中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介绍了自 2010 年召开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以来的影响力,以及目前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四川表示,发展创新需要集思广益,希望此次论坛能为全国各地医院的同仁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携手为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继续努力。
论坛以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题,邀请了张敏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安冬青,浙江医院院长毛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吴永健等专家,共同围绕冠心病介入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优势开展专题报告及讨论。
" 在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广东省中医院传承中医经典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针对疗效优势环节、进行阶段重点干预,始终坚持把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介入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张敏州在专题报告《急性心肌梗死 " 救心、治心、养心 " 三位一体救治模式》中介绍道。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 " 气虚痰瘀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益气活血化痰’治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为进一步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案,其团队在循证医学证据下提出心肌梗死 " 救心、治心、养心 " 三位一体模式,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项目获得 2021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安冬青在《2021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的解读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好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能够优势互补,比单一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获益更大。相较于 2017 年发布的《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新共识增加了一些诊断手段,从治未病的角度,强调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性等。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新共识增加了 9 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并对各自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功效进行说明,是新共识中的一大亮点。
王显在《中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体系还需完善,在心肌梗死预防方面,要特别关注年轻人的身体状况。此外,CTS-AMI 研究表明通心络等中药在降低 MACCE(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是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郭力恒围绕 "PCI 围手术期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 " 进行分享。他谈道,ECMO 是各种急性心脏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最重要保障,可以看作救治过程的 " 保险绳 ",尤其适合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不过目前使用 ECMO 进行救治的患者较少,根据其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救治经验和全球研究数据来看,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提高救治效果。建立 ECMO 的时机是影响救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综合情况多方面衡量及参考。
有关负责人表示,第 13 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汇聚了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前沿成果和观点,为临床医师掌握冠心病临床及介入技术、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规范等搭建了公共学术交流平台,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