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村民们利用起冬闲空档忙着 " 充电 ",为来年乡村旅游的发展积蓄能量。
" 我们以前是深度贫困村,村里开展工作都是‘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的状态,有些村民甚至一年到头就想着怎样靠办酒席敛财。"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快人快语," 现在,大家一门心思扑在产业发展上,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合约食堂
精气神从何处来?还得从甘溪寨口的那栋 " 合约食堂 " 说起。7 年前,在村干部和乡贤代表的倡议下,村民们一瓦一木集资修建了一栋木楼。村民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办,并约定好参加酒席的人数、饭菜和烟酒价格、礼金标准等," 合约食堂 " 因此得名。
走进 " 合约食堂 ",桌椅板凳、厨具餐具样样齐全,并且还有专人承办,家家可以共享。一块木板上印刻的 " 管理制度 " 十分醒目:" ‘合约食堂’不办无事酒,只承接婚丧嫁娶办酒并提倡节俭。所办酒席每次不能超过 20 桌,每桌总价不能超过 300 元,所收礼金不能超过 100 元 / 人。"
" 真不敢相信,一场婚宴办下来,花费还不到 1 万元!" 共和村村民陶光勇是 " 合约食堂 " 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他说,以前村里盛行搬家酒、生日酒、升学酒、参军酒等各种酒席,多时一周有 5 场。大家在办酒席时还要讲排场、比阔气,不少村民为了逃避 " 人情 " 只好外出务工。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村民在合约食堂里开心就餐
" 合 " 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约 " 出农村餐桌新风尚。" 你看,村民们白天在地头忙着管护菊花和油茶,晚间就在广场上排练功夫舞台剧,还经常到‘合约食堂’为村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唐安厚自豪地介绍,甘溪侗寨 20 余户群众种植菊花 600 亩,今年预计户均增收 4 万元。" 合约食堂 " 每年向村民购买食材,为村民代销菊花、油茶、蜂蜜、米酒等农特产品达 200 万元以上。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当地群众还吃上了旅游饭,今年接待游客 6.8 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600 万元。
适度的人情往来是促进农村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也衍生花样繁多的酒席,出现借酒敛财、盲目跟风、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为狠刹农村滥办酒席陋习、大操大办歪风,黔东南州充分利用天柱县渡马镇甘溪 " 合约食堂 " 经验,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秉承 " 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 理念推广 " 合约食堂 ",将群众从 " 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金 " 中解放出来。
如何让 " 合约食堂 " 办得久、不变味?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由村民推选出能力强、敢说话、热心肠的人组成寨管委。有办酒需求的村民向寨管委提出申请,并按程序向村级备案后方可在 " 合约食堂 " 举办。对私自在家举办婚丧嫁娶以外的酒席,寨管委将上门进行劝导和制止,并通知村民不送礼、不帮忙。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大力发展菊花产业
一时间,各地 " 合约食堂 " 应运而生。
雷山县依托国企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办 " 合约食堂 ",既解决了搬迁群众在县城酒店办酒费用较高、回村办席不方便的难题,还轮流吸纳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有效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实现致富。
岑巩县平庄镇把推进 " 合约食堂 " 纳入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以 " 党建 + 合约食堂 " 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行 " 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营分红 "。
岑巩县平庄镇师兆村合约食堂厨房
在黎平县水口镇水塘村今年 5 月实施的 " 合约食堂 " 项目中,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集中商议,创新探索 " 合约食堂 +" 社会治理模式。除了承接酒席外," 合约食堂 " 还将成为道德讲堂、民主议事的阵地,以及特色农产品展示窗口。
酒席少了,心更齐了。" 合约食堂 " 既减少了办酒成本、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以及办酒数量,又增强了村 " 两委 " 号召力和村民凝聚力。据黔东南州纪委监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州 16 个县(市)共建有合约食堂 408 个,累计承办酒席 8000 余场,每场平均节约各项资金 1 万元以上,一个个充满活力又和谐文明的乡村不断涌现。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 统筹 潘欢欢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