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 " 今天(14 日)在广东珠海落幕,大会期间推出了《中国纪录电影十年报告(2012-2022)》。报告显示,十年来中国纪录电影总票房数超过了 27 亿元。
纪录电影最重要的还是 " 现实关切 "
"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 "12 日至 14 日举行,为期三天,包括开幕式、华语纪录电影征集推荐、华语纪录电影展映、" 新时代新征程新纪录 " 主题论坛、" 印象珠海 " 短视频特别推荐、" 城市记忆 " 露天电影放映、" 荣光大道 " 纪录电影红毯仪式、闭幕盛典多项主题活动。
大会期间,《1950 他们正年轻》《港珠澳大桥》《九零后》《棒!少年》等多影片在线下多点展映,并与观众开展了映后交流。如何创作出好的纪录片?多位专家学者表示,纪录电影最重要的还是 " 现实关切 ",近几年 " 热 " 起来的大多是现实题材。纪录电影《人间世》制片人陈爽表示,电影消费的逻辑实际上是与观众要形成情感上的连结,作为制片人更想找到和每一个普通观众有较为广泛情感关联的题材,引导大众去探讨关于生命、社会的话题。《听见光》导演王洪认为,纪录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能推动事件的真实前进。
十年总票房数超过了 27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编写的《中国纪录电影十年报告(2012-2022)》也在大会期间面向公众推出,报告对十年间中国纪录电影的发展进行回望与总结。按照纪录电影发展历程,报告将中国纪录电影的十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纪录电影等待萌发的沉寂期(2012-2013),纪录电影市场初探的破冰期(2014-2016),纪录电影功能释放的争艳期(2017-2019),纪录电影疫情三年的跋涉期(2020-2022)。
从该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这十年,纪录电影总票房数超过了 27 亿元。其中,于 2014 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以纪录电影年度票房第一、总电影票房年度第八的成绩,成为中国院线纪录片放映市场上的 " 里程碑 ",其 6.96 亿元的票房收入,打破了院线纪录片在国内市场从未 " 破亿 " 的历史。2017 年开始,纪录电影产量与票房都到达历史高点,市场对纪录电影认可度不断提升。2020 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大幅度缩减,但纪录片人仍不断积极探索纪录电影的发展之道。
此外,报告还对十年间国家政策对纪录电影的影响、海外纪录电影院线市场的分布、中国纪录电影历届金鸡奖作品等内容进行梳理,便于读者查阅,加深读者对中国纪录电影更深层次的了解。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燕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