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外感疾病范围,病因是感受风寒疫毒湿邪之气,感邪的途径是人体的肌表和口鼻,首先侵犯的是人体的肌表和呼吸道,引起恶寒发热、全身痠痛、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是典型的外感疾病之一。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外感疾病及时邪疫病,具有独特优势,有数千年经验累积并经三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检验,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参考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广东省等全国各地防治经验,黔南州中医医院组织富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结合黔南地域气候、群众生活习俗以及黔南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独特优势,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防治建议方案。
《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法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素问 · 评热病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外感疾病(伤寒、温病、疫疠等)的发病与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元气亏虚),外邪乘机侵犯人体有关,人体元气充足正气不亏,自能祛邪于外而不犯病," 虚邪贼风无从犯之 "。《素问 · 上古天真论》强调:"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恬淡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 ",正确保养和防范,外感疾病可防可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特征,立足于普通人群、体虚易感人群,以中医学 " 治未病 " 理念,推荐预防措施如下:
一、中医药(民族医药)内服预防方
1. 固表祛邪方
黄芪 10 克,炒白术 10 克,紫苏叶 6 克,防风 5 克,生姜 5 克(自备切片),甘草 3 克。
煎服方法:加水 600ml,煎取 300ml,分 3 次口服。
适用人群:平和体质、体虚易感人群,补气健脾,固表祛邪。10 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2. 苗药 " 扶正抗毒 " 方
夜寒苏 10 克(自备切片),山药 15 克,柴胡 10 克,陈皮 3 克,大枣 2 枚,甘草 3 克。
煎服方法:加水 600ml,煎取 300ml,分 3 次口服。亦可用于膳食保健调养,煲汤熬粥均可。
适用人群:体虚易感人群,脾胃虚寒,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健脾温中,驱寒抗毒。
来源 黔南州中医医院
编辑 段筠 /统筹 张仁东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