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2-15
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65|人拉肩扛运钻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里陈列着一台绞车,这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 铁人 " 王进喜带领 1205 钻井队使用的贝乌— 40 型钻机的绞车。就是它,引发出了人拉肩扛精神。

1960 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展开。王进喜率领 1205 钻井队从玉门赶到大庆。下了火车,他不问吃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 王进喜带领 1205 钻井队使用的贝乌— 40 型钻机的绞车

1960 年 4 月 2 日,1205 钻井队的钻机,终于运抵大庆,然而王进喜他们却遇上卸车的大难题。车上是几十吨重的钢铁大件,现场一没吊车,二没拖拉机,怎么卸车,怎么搬运,怎么安装?听上去,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王进喜突然问在朝鲜打过仗的支书孙永臣:" 我没有打过仗,你说若是在战场上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上还是退?是打还是坐下来等?" 孙永臣说:" 只能进,不能退;只能上,不能等,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上!" 王进喜听后,坚定地对大家说,咱们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上去。

绞车是钻机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件,用人力把它搬到 2 米高的钻台上,更是难上加难。王进喜带领 1205 钻井队 30 多个西北汉子苦干巧干,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把井架立在了茫茫荒原上。

人拉肩扛精神是大庆会战初期,艰苦创业的 " 六个传家宝 " 之一,在生产和工作艰难的条件下,用非常规的办法克服困难,这一壮举让世人刮目相看。

时至今日,这样的钻机部件已经从英雄的战场上退役了,但它见证着王进喜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如今大庆石油人继续发扬人拉肩扛精神,用好传家宝,让精神之火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申志远

相关标签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庆 朝鲜 哈尔滨 西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