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12-16
立足榆中地域特色,书写振兴时代答卷——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中县委书记冯月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榆中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丰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中县委书记冯月旺接受采访时表示,榆中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坚决落实省市部署要求,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榆中篇章,为推动强县域、助力强省会、实现兰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榆中力量。

巩固脱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衔接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对榆中来说,这就要求在脱贫之后以更有力的举措防返贫、更扎实的工作促增收。" 冯月旺在谈到如何把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说,一要做细常态监测。落实 " 四个不摘 " 要求,紧盯全县 8.26 万名脱贫人口和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定期动态核查,落实落细 " 一户一策 ",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要做实产业帮扶。坚持支部引领、群众主体、企业参与,依托 90 家农业龙头企业和 470 多家专业合作社,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 " 三类户 " 发展种养产业,落实产业奖补、小额信贷、扶贫车间等政策措施,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三要做好后续扶持。通过企业吸纳、合作社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转等方式,多渠道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帮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壮大特色农业

铸就乡村振兴产业之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就如何发挥榆中特色,冯月旺提出,榆中高原夏菜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百合、中药材等初具规模,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要在已有基础上,把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紧抓不放。一是必须科学布局产业。按照 " 打造点、串成线、连成片 " 规划,依托粤港澳大湾区 " 菜篮子 " 专供基地、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等,在川区、南部山区建成高原夏菜核心区,在北部山区建成百合、中药材旱作农业示范区,在已有 2.8 万亩设施农业基础上,每年新增 5 千亩,5 年内达到 5 万亩以上,打造区域性、标准化连片基地。建成加工园区。二是必须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投资 15 亿元建设千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布局百合、中药材、小杂粮和畜禽加工板块,打造全县首个集产品研发、产销一体、品牌培育为一体的精深加工产业园,满足 20 家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带动 1000 余人就近就业,实现农产品销量和农民增收 " 双提升 "。三是必须壮大集体经济。推广李家庄 " 三变 + 田园综合体 "、老家浪街 " 支部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发展模式,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20 家以上,分批打造 100 个特色产业带动的复合村,把更多农民集聚到产业链上,让村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打造和美乡村

彰显乡村振兴生态之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冯月旺对记者说,从现在起,榆中县将要根据北部山区广袤粗犷、南部山区田园秀色、中部川区人口稠密的特点,因地制宜对全县 238 个村夯实乡村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服务布局,提高乡村生活品质。首先全力注重强基础。统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电力保障、出行保障、通信保障 " 四大工程 ",开展水源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化升级,巩固全省 " 四好农村路 " 示范县创建成果,补齐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坚持美乡村。其次全面注重外塑形象、内培精神,综合实施乡村建设、乡村提升、美丽乡村行动,2023 年实现 " 多规合一 " 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每年至少打造 10 个美丽乡村,建成省级示范乡(村)10 个以上,让农村更好承载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其三鼎力突出优环境。严格贯彻 " 先发力、带好头 " 要求,深化农村 " 三大革命 ",完成 2.1 万户清洁热源改造,推动天然气管网向乡村辐射,推进尾菜、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宛川河流域沿线和黄河流域榆中段综合治理,力促城乡生态环境改善。

统筹城乡发展

拓展乡村振兴融合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 我们要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紧抓政策机遇,实现城乡共建、互促共荣。" 冯月旺提出,在城乡协同发展战略中。榆中县将紧扣省市总体布局,推进榆中县、生态创新城、高新区融合发展,联动推进城关、和平、夏官营、青城、定连五大片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区、整镇振兴先行区、科创产业发展区、旅游古镇建设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提升城镇品质。在规范城乡管理过程中,统筹县域专项规划、镇域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建立多元协调的城市轴线、乡镇天际线、村庄风格色彩,完善学、医、幼、老等公共服务配套,拓展城乡功能内涵,强化县域承载能力。在打造特色小镇进程中,注重产镇融合、以产兴镇,建立特色小镇项目库,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金崖、甘草店、新营、贡井等特色乡镇,打造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城镇,把小镇建设成城乡融合发展新纽带,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共建共享共治

探寻乡村振兴善治之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对此,冯月旺告诉记者,榆中县始终坚持把完善乡村治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念兹在兹,绵绵用力。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村党支部 " 以强带弱、片区作战 ",实现支部联建、党群联帮,建优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实施农村 " 头雁工程 ",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为契机,以 " 党群服务 + 文明实践 " 综合体为主体,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通过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 " 枫桥经验 ",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巩固提升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成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职责,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科学防控疫情等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一审丨编辑 安若璇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相关标签

县委书记 乡村振兴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