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16
40年“双元制”中国本土化实践成果斐然,南京高职校签订协议再出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12 月 16 日,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 " ‘双元 · 未来’——中德职教合作南京项目 40 周年 " 主题活动在南京高职校举行,各界人士共同探讨 40 年来的成功合作模式。现场,南京高职校与基金会签订第十四期合作协议,与合作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谋划远景未来。

南京高职校的师生们在校园内搭建起了一个个展示区,将技能和学生社团的成果进行展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史馆揭幕,一幅幅老照片、中德教师的备课手稿等老物件,见证了中德职教合作南京项目 40 年的历程。

△杨正民

南京高职校校长杨正民致辞表示,四十年来,南京高职校吸取 " 双元制 " 精髓,不断 " 复制—模仿—改造—创新 ",践行 " 五位一体 "、" 仿真双元制 "、" 跨企业公共培训中心 " 和 " 实训性生产 " 等多种模式,打造出了本土化校企合作模式的经典范式。

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拥有全国优秀教师 1 人、省 333 高层次人才 5 人、省职教领军人才 5 人、省高校 " 青蓝工程 "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6 人、省市专业(学科)带头人 24 人、市优秀青年教师 27 人。当年赴德学习的教师,都已成为学校的专业骨干与领军名师。自 2009 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金牌 288 枚,奖牌总数 616 枚,技能之星闪耀赛场。未来,学校将在第十四期合作协议框架内,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争成为职业教育 " 提质培优 " 高质量发展的 " 排头兵 "。同时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发挥数字技术在未来职业教育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变革推动合作多元化,促使合作现代化。

△马库斯 · 费贝尔

德国汉斯 · 赛德尔基金会总部主席马库斯 · 费贝尔先生通过视频致辞,他说: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决定在南京建立一所专业技术学校,即今天的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汉斯 · 赛德尔基金会与南京市教育局合作,在中国首次尝试根据德国 " 双元制 " 教育模式在建筑、电气和暖通技术领域培养人才,双方合作开始的基础是师资力量的培训,双方派遣教师去德国接受培训或参加在南京的德国短期专家师资培训。在南京项目德国长期专家和短期专家的帮助下,学校不仅出版了教材,还开发了以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为导向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就可以借鉴德国标准培训,部分实验班的学生获得德国手工业行会证书(HWK)。他期待,双方在合作和实施教育改革目标方面继续取得成功。现场,南京高职校与汉斯 · 赛德尔基金会签订第十四期合作协议,与威能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潘东标

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也发来视频致辞。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在现场表示,有了四十年坚实的基础,对 " 南京项目 " 的未来充满信心。潘东标希望南京高职校与德国汉斯 · 赛德尔基金会在双方十三期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增进互信,携手同行,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路,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绘就职业教育发展新蓝图,续写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故事,走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广阔前途和无限未来。

通讯员 刘珺 唐娟 现代快报 + 记者 黄艳 / 文 施向辉 / 摄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南京 德国 职业教育 技能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