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2-17
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67|揭秘大庆三大主力油田的罗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陈列着一个罗盘,这是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李德生院士勘测萨 66 井、杏 66 井、喇 72 井井位时使用的罗盘,它的背后流传着着一个 " 三点定乾坤 " 的传奇故事。

1959 年 9 月 26 日,松基三井出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随后,在松基三井往南方向上,勘探发现了葡萄花油田,储量达到一亿吨,但这相对于大油田来说,只能说是个小金娃娃。李德生、张俊等地质专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以松基三井为中心,往南油层逐渐变薄。于是,一个大胆的预测涌现出来:是不是往北油层会越来越厚呢?

↑ 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李德生使用的罗盘

这时,将军出身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来到会战前线,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这个油田是大油田还是小油田?是好油田还是差油田?是活油田还是死油田?" 李德生等人把他们的预测提了出来,建议解放思想,打破逐渐推进的常规勘探模式,向北部大距离的甩几口探井。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北部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三个大构造的高点各定一口预探井,进行火力侦察。

接到任务的李德生顶着零下 40 度的寒流,就是用这个罗盘反复测量和计算,仅用几天就拿出了具体方案。余秋里下令立即调运钻机,组织搬迁,尽快开钻。

↑ 松基三井喷油后余秋里部长在会战前线

1960 年 3 月 11 日,位于萨尔图构造的第一口探井——萨 66 井完钻喷油,试油初期最高日产量达到 148 吨,像这样高品质的井,在我国石油勘探史上是第一次。人们尽情高呼:" 我们真的掉到油海里了!" 余秋里当机立断,把会战主攻地区从大同镇附近移往北部的萨尔图 , 这就是石油史上著名的 " 挥师北上 "。

1960 年 4 月 9 日,杏树岗构造上的第一口探井——杏 66 井也喷出高产油流。25 日,喇嘛甸构造上第一口探井——喇 72 井完钻喷油,日产油量达到 174 吨。不到半年,三大主力油田全部发现,终于抱住了大金娃娃。当时人们把这三口井喷油,称作 " 三点定乾坤 ",中国石油工业也由此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新纪元。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申志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