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2-17
“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增速达到8%”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2 月 17 日下午,在以 " 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 " 为主题的 2023 环球时报年会中,与会专家围绕 " 中国发展:下一个五年的新机遇在哪?" 的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魏建国:中国明年将以 8% 经济增速领跑全球,有三个理由支撑预测

" 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快速发展,GDP 增速将达到 8%!"12 月 17 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以 " 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 " 为主题的 2023 环球时报年会中,对于中国经济明年发展做出乐观判断。

魏建国表示,有三条理由支撑他的上述判断:第一,中国 3 年来抗击疫情的优势和潜力将在明年集中释放出来,其势锐不可当。中国强韧的生产链、供应链不仅抵御了新冠病毒的强大冲击,也击退美欧脱钩断链的重重阻挠,仅外贸一项中国 2021 年就连续跨过 5 万亿、6 万亿美元两个台阶,取得全球外贸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劳动力没有损失,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力还在,中国消费者的愿望和能力依旧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和老百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的信心和力量还在,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第二,明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实施的第一年,中国式现代化将迈出坚定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刚刚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拉开明年扩内需促消费的大项目,可以预见一个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在明年快速形成,而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等,将对新消费格局的形成给予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第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促使中国营商环境取得新的飞跃,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将在明年初见成效。投资、消费、出口 " 三驾马车 " 中,有人判断外贸下行的预期比较大,魏建国不同意该观点," 我认为明年外贸依然会做出比今年更重要的贡献,外贸永远是整个战略的预备总队,哪里需要就会在哪里出现 "。他表示,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在外贸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中国更应当未雨绸缪,尽快转向拉动消费,这是主动的应变,是一盘大棋。

魏建国表示,中国将出台更为优惠的营商环境,更多地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对待民企、外企的政策也将会在明年密集性出台。加之中国区域和双边自贸区的升级以及 " 一带一路 " 不断的扩容和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RCEP ) 的进一步推动,这些都将使中国成为疫情过后门户大开的首个全球大型经济体。魏建国认为," 中国经济明年将以 8% 领跑全球,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信心和希望 "。

姚洋:明年中国经济至少能到 6%的增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明年中国经济至少能够达到 6% 的增速,但需要注意经济可能会 " 稍微过热 "。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有多少?《日经亚洲》曾经预测中国 GDP 总量有望在 2033 年赶超美国,但它最新的估算称,中国经济永远不可能赶上美国。姚洋认为日媒的这一估算 " 过于悲观 "。他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资本积累,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根据姚洋的测算,中国当前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 4.7%-6.3%,取平均数是 5.5%。

对于 2022 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姚洋表示,这一数字大概在 3%-3.5%,距离潜在增长速度有两个百分点的差距。" 如果明年政策全面放开,我认为,明年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必对此过分调控。" 姚洋表示,明年经济可能会 " 稍微过热 ",但只要做到稳中求进,就有希望把今年失去的两个百分点再追回来。他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达到 8% 也不会很离谱," 如果我们放开了让经济发展,6% 的增速至少是有的 "。

张军: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表示,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

张军认为,过去十年,我国在经济政策总体上保持着限制和约束的态度,尤其在供给侧方面,对产能一直进行调控改革。张军说:" 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产能过剩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我不认为经济增速高了一两个百分点就会对通胀造成很大压力。"

朱光耀:要高度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一方面,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 为首的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做出悲观判断,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造成的冲击将冲击全球,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把中国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 5% 到 6% 之间。

朱光耀表示,2022 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反复;美西方国家以价值观画线,企图分割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特别是在芯片等高技术产品方面对中国构筑小院高墙;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使得全球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2023 年应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为 2.7%。世界银行预测的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只有 1.9%,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非常担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如今年 7 月斯里兰卡爆发的经济危机。但朱光耀认为,我们也必须要高度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造成的冲击," 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自身也有一个反噬作用,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爆发金融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很难预测的 "。

国际货币基金总裁表示,2023 年全球可能出现二战以后第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此,朱光耀表示,二战之后全球范围的首次金融危机,是 1982 年墨西哥债务违约导致的全球债务危机。第二次是 2008 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数据显示,1982 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 0.3%,2009 年全球经济是 -1.33%。如果第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种最坏的情况出现,《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预判称,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 0.5%。

"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朱光耀表示,要有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二十大路线,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发展作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朱光耀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在目前情况下迅速回到合理增长区间非常关键," 我们现在潜在的增长率在 5% 到 6% 之间,如果说低于 5%,它不是我们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而且也满足不了我们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

此外,朱光耀表示,创新驱动带动生产力水平的增长也极为重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该在 2% 左右,使得中国整体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维持在 5% 到 6% 的水平。

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挑战、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动荡的背景下,朱光耀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我们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把中国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这也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

杜兰: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增长的新动能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能。

杜兰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需要自主可控的硬科技。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关键的动力来源,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能,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引擎。

杜兰表示,前不久世界互联网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主要的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 38 万亿美元,占 GDP 的比重达 45%,同比名义增速高达 15.6%。这其中,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迅速。根据今年 4 月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4000 亿元,相关企业的数量超过 3000 家,人工智能论文的发表量和专利授权量从 2017 年的世界第二位,跃居到今年的世界第一位。杜兰说:" 未来五年,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更快、更广、更深地赋能千行百业。"

杜兰强调,核心源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生态的繁荣,有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未来五年,应着力推动各种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公共能力研究,以及各类边缘交叉学科融合的研究,鼓励优势企业以资金共投、成果共享的方式开展协同攻关,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此外,希望有开放的平台赋能各行各业进行创新创业,推动产业生态的繁荣。"

杜兰最后总结说,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形成从技术创新到核心产业再到技术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三者形成合力,确保科技真正为真实世界的需求服务,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服务,为每一个平凡人的幸福服务。

来源:环球时报 - 环球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环球时报 中国经济 建国 数字经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