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辛娜
"2022 黑龙江冷水鱼 • 冬捕季 " 活动将于 12 月 27 日开幕,黑龙江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成绩亮眼,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好模式。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促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解决了国家 " 要粮 "、农民 " 要钱 "、渔业 " 要空间 " 的问题。2022 年,我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 100 万亩以上,连续 3 年保持基本持平。全省 12 个市(地)、57 个县(市、区)的水稻主产区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 102.9 万亩。其中,稻鱼共作 73.1 万亩、稻蟹共作 25.7 万亩、稻鳅共作 2.85 万亩、稻虾共作(小龙虾)0.75 万亩,其他 0.5 万亩。
为充分发挥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大,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占比大的优势,自 2013 年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推广实施面积逐年扩大,质量效益逐年提高,实现了以稻促渔、稻渔双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省,全省共有 5700 余万亩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优势。我省开展稻田养鱼最早可追溯到 1959 年,在经历上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至 90 年代末两次波动式发展后,规模有所回落。2013 年以来,我省积极落实农业部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相关工作部署,稳步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