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 月 21 日,广东省消委会曝光医美投诉热点问题,并发布消费提示。据该会统计,2021 年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广东全省消委会共处理医疗美容类投诉 3837 件。其中,售后服务问题 1258 件,占 32.27%;合同问题 1200 件,占 31.27%;另外虚假宣传、质量和价格问题投诉也较多,分别有 449 件、290 件和 240 件。
综合分析来看,当前医美行业投诉主要集中在五大问题:一是过度夸大美容功效。二是缺乏相关执业资质。三是模糊定价违规收费。四是未履行全面告知义务。五是不积极承担伤害赔偿责任。
针对以上问题,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效果,了解医美消费风险,谨慎选择服务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http://www.nhc.gov.cn)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等,对商家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信息进行核实,确保机构、项目和人员合规规范,减少消费风险。
此外,要求签订合同协议。医疗美容是专业性、复杂性、风险性较高的消费领域。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逃避自身责任,往往不自觉与消费者签订合同协议。针对这种情况,消费者要主动提出要求,通过合同协议与商家明确服务内容,约定售后方式,特别是对价格、风险、赔偿等问题进行规制,在签订了正规合同或协议后,才进行消费。
注意留存交易凭证。在服务开始前,消费者应留存商家广告、宣传单张等证据,以及自身接受项目服务前的照片,便于服务后进行对比。在就诊过程中,则需保留必要的证据,包括就诊记录、付费凭证、医疗美容前设计方案等就诊资料,防止发生消费纠纷时因缺少证据而出现沟通困难、鉴定困难、维权无果等情况。
积极主动维护权利。消费者选择医美服务,要先主动了解医疗美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生纠纷可先自行与商家协商,在与商家协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通过全国 12315 平台网站、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或当地 12345 等渠道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被反复推销花 19999 元绣眉
广州消费者王女士在做美发时,听师傅介绍店内有 596 元绣眉的优惠活动,王女士很心动,美发后随店员到另一独立房间了解情况。过程中,店员反复向王女士推销推荐更多高价产品,并表示一次绣眉可保用终生。最终王女士选择了号称使用进口材料的 16800 元款型,最终付费 19999 元。随后,王女士在网上查询到商家使用的其实是 69 元的普通材料,并非所谓高价进口产品,王女士觉得受骗,于是便向省消委会投诉。经省消委会调解,商家向消费者全额退款。
案例二:
丰胸后胀痛难忍
梅州兴宁市消费者刁女士在美容院购买了丰胸美容项目,约定使用某知名品牌的产品,并先后交付了 3.5 万元费用。刁女士在注射丰胸产品后,感觉乳房胀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乳房内出现阴影,经与美容院沟通无效后,向梅州兴宁消委会投诉。消委会介入调解后,发现美容院在未经刁女士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用其它品牌产品进行注射丰胸,造成消费者身体损伤,经调解,美容院一次性补偿刁女士 10 万元。
案例三:
40 万买生发,脱发反而更严重
广州消费者赵女士花费 40 万元在医疗科技公司购买了毛囊、毛发再生服务。随后在长达 9 个月的时间里,经多次头皮药物注射和药膏涂抹,不但没有任何生发效果,脱发反而变得更严重,出现头皮发痒、起红疹的情况,后续更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该公司虽多次承诺解决,但均未兑现,赵女士便向省消委会投诉,要求其退还全款并赔偿身体伤害、精神损失费等 22 万元。接诉后,省消委会多次联系双方进行沟通协调,并组织双方进行线下面谈,最终该公司退还全额费用 40 万元,并赔偿 10 万元。
案例四:
明确拒绝后仍然 " 指导 " 开网贷
江门消费者孙小姐在美容院体验产后修复项目时,该店工作人员极力向其推销价格为 25600 元的修复套餐。消费者明确表示无法承受该笔支出,店员便指导其先预付 5000 元作为定金,余款 20600 元通过办理网贷分期支付,并再另付 2060 元作为办理贷款的手续费。消费者回家后认为该店在无事前说明的情况下额外收取手续费不合理,遂要求退回手续费。双方多次协商不成,消费者向江门市消委会求助。消委会接到投诉后,经反复调解,并邀请新闻媒体代表到现场监督,经营者最终只收取 7060 元作为已提供服务的费用,退回余下 20600 元给消费者,并协助消费者办理贷款停止等手续。
案例五:
缺乏证据让纠纷陷入僵局
广州消费者林女士与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签订协议,对方承诺成为会员后,接受合作医疗美容门诊的医美服务可享受一折优惠,并且分期返现 90% 消费金额,于是林女士便支付了 26100 元到该美容门诊接受了双眼皮手术。结果术后效果不佳,也未拿到返现,便向广州市消委会投诉。接诉后,消委会约谈了该美容门诊,但对方否认与该网络科技公司有合作,拒绝履行该公司的返现承诺。因林女士缺乏证据,纠纷处理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证据收集、反复调解后,商家退还相关费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粤消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