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 冬至 "。冬至也是 " 数九寒天 " 的开始之日,从冬至这天起,就开始 " 进九 ",天气将越来越寒冷。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 " 大吉之日 ",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因而素有 " 冬至大如年 " 之说。
" 冬至大如年 ",冬至又被称为 " 亚岁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对于北方人来说,冬至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最是应时应景。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 " 宝贝 "。
现珍藏在兰州市博物馆内的《曹兆镜岁寒三友图轴》描绘的就是此时景象。
曹兆镜,字蓉江。甘肃皋兰县人。民国初年以花鸟画闻名于全省。他的笔墨清润,繁简有致,立意新颖。早年以设色为主。晚年多作墨笔。他曾经在兰州五泉山半月亭十间长壁上,用大笔水墨挥毫,画出了十八株松树,前后错落有致,云水弥漫,气势磅礴。在《曹兆镜岁寒三友图轴》中,曹兆镜用清润的笔墨,描绘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 指的是:松、竹、梅三种植物。曹兆镜所画的松树挺拔茂密,梅树繁花竞发,翠竹亭亭玉立。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图轴上,钤白文 " 曹兆镜印 ",朱文篆书印。
"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吉日,人们争相贺冬,家人团聚,热闹嬉戏。也许,这种闲适而从容的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家的模样。
总策划 刘世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
视频、图片由兰州市博物馆提供
一审丨编辑 李庆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