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类社会力量聚焦 " 三农 " 领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汇聚了大量有担当的爱心企业,也成就了众多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以及重乡情的乡贤。
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
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以及乡贤,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广东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新快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广东省乡村振兴 " 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 " 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记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精准结合展开的广东帮扶故事。
"5 条(行政)村原来没有公厕,在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11 个公厕建成后,为村民带来了很大便利。"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美丽办负责人贤新积说,农村公厕纳入村庄保洁范畴,实现长效管护。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2019 年以来,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设立 " 脱贫攻坚献爱心 " 和 " 三区民生基础工程 " 帮扶项目,助力广东省部分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其中,2021 年,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原名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筹集 200 万元,支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下称 " 连山县 ")7 个镇 41 个农村公厕项目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为当地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连山县加快农村公厕项目建设。
按需建设
把公厕打造成 " 民心工程 "
走进连山县永和镇白羊村上藕窝塘,一座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筹资新建的农村公厕掩映在绿荫之中,负责保洁工作的村民在按时打扫卫生。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包括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
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自 2018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连山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把农村 " 厕所革命 " 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问需于民,加大农村公厕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 目前,全县建成公厕 415 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连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胡正国告诉新快报记者,连山县坚持 " 按需建设 " 农村公厕,从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民迫切需求出发,把公厕打造成真正的 " 民心工程 "。经过前期的调研摸底,当时连山县还计划建设农村公厕的有小三江镇 3 个、吉田镇 4 个、福堂镇 11 个、永和镇 23 个 …… 在推进农村公厕建设中,存在一定资金缺口。2021 年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 200 万元,为连山县带来一场 " 及时雨 ",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厕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燃眉之急,加快推动乡村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
■连山县永和镇农村公厕。
建管并重
健全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 目前已建成的公厕超过 100 个,其中有 23 个得到基金会的支持。" 永和镇美丽办负责人覃光毅告诉新快报记者,农村公厕建成后,不仅以其实用性满足了群众需要," 村民需要办红白事等活动时,宾客聚集较多,有公厕更方便 ",又解决了外来游客 " 如厕难 " 的问题。而且农村有保洁员,对公厕进行日常维护和卫生保洁,实现一体化运行管护。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农民根本福祉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清远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 十四五 " 规划》,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 " 美丽乡村 2025" 行动计划,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巩固农村 " 厕所革命 " 成果,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 建管并重,管护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做好长效管护,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胡正国表示,今年连山县印发实施《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考核方案(试行)》,把农村 " 厕所革命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群众满意度、基础设施管护等情况纳入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考核范围,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落实。
公厕是否通水通电、是否正常开放使用、日常保洁是否到位 …… 连山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考核制度,实行 " 一周一监督、一月一测评、一季一考核 ",其中,由县委农办牵头联合多部门开展 " 一季一考核 ",通过随机抽查,推行奖惩机制,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让乡村从一时美变成时时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增强农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帮扶项目仍在持续推进。截至 12 月 20 日,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的 " 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 " 和 " 三区民生基础工程 " 两个帮扶项目已筹集并拨付资金约 3300 万元。其中," 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 " 项目已为大埔县、东源县、连南县、连山县、始兴县、兴宁市等地 20 户以下自然村建设 83 所崭新式农村公厕和 9 所图书室,为兴宁、五华建污水处理设施 20 个,为湛江地区雷州、廉江、徐闻、湛江开发区的 9 个革命老区村完善饮水工程 9 个。" 三区民生基础工程 " 项目已筹资为支持梅州市平远县、梅江区西阳镇、茂名市电白区等地完善了集中供水工程、户装光伏电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等民生基础设施,为我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积极力量。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通讯员 刘飞海 周延智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