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陈列着一个地球仪,这是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在指挥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使用过的 " 作战武器 ",是余秋里、康世恩等石油工业元勋们胸怀祖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甩掉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帽子的见证。
余秋里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兼松辽会战工委书记,是大庆石油会战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
↑20 世纪 60 年代余秋里指挥石油大会战期间使用过的地球仪
1958 年,44 岁的独臂将军余秋里成为新中国第二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在北京秦老胡同余秋里家中案头上,始终摆放着这支地球仪,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摆弄着它,思考着世界石油分布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在这间并不太宽敞的客厅里,余秋里和战友们创造了 " 秦老胡同 " 工作方式,他们经常研究探讨找油的战略战术,特别是如何加强松辽油田的勘探开发等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 钻井职工学习 " 两论 "
1959 年 9 月 26 日松基三井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余秋里运筹帷幄审慎决策,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作用。按照当时的地震图表显示,松基三井向南的油层,有逐渐变薄的迹象,向北有三个明显的隆起,可能蕴含着更好的油层,但情况并不明朗。余秋里思忖良久,用军事战略家才有的气魄做出决定:" 三点定乾坤 "。
1960 年 3 月,随着萨 66 井、杏 66 井、喇 72 井相继喷油,证明大庆长垣 800 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工业性油流,而且北部地区的地质条件优于南部。余秋里当即作出 4 万大军挥师北上,以萨尔图为中心展开大庆石油会战的决定。
作为石油部长,余秋里坐镇松辽,兼任会战临时工委书记,他靠前指挥,创造性的把党的优良传统与石油行业特点相结合,总结形成了 " 两论 " 起家、" 两分法 " 前进、" 三老四严 "、等严实作风。
1963 年底,在余秋里等新中国石油工业奠基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下,这场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取得了胜利,书写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张跃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