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12-23
文化| 《邓璐时间》热播 84岁何镜堂以热爱延长“建筑人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记者徐绍娜报道 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学馆,到惊艳世界的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再到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海心桥 …… 何镜堂院士以技艺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建筑传奇。广东卫视纪录片式高端访谈节目《邓璐时间》第四季 " 对话未来 "25 日晚将播出,双语主持人邓璐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

在何镜堂看来," 建筑师是用作品来说话的 "。他长期奋斗于建筑创作实践、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曾先后主持设计 200 多项重大、复杂的工程,在中国大地烙下凝固的时代艺术。这些作品不仅巧妙融合了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以建筑勾勒出多彩中国之美,更倾注了何镜堂的智慧与心血,让他收获无数荣誉。

节目中,邓璐跟随何镜堂院士,走进出自何镜堂之手的湾区新晋打卡地——东莞市滨海湾大桥、广州首座跨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聆听建筑精品从无到有的 " 诞生记 ",揭秘其背后的设计巧思和文化风韵。

作为建筑大师,何镜堂并非是 " 天赋型 " 选手,也从没有 " 金手指 " 加身。虽然年少时就拥有建筑梦,但受限于种种原因,何镜堂直到 45 岁才真正开启建筑人生,完成第一个作品 " 深圳科学馆 "。为了 "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他全身心奔跑在追梦之路,用一个个建筑佳作完成对时光的追赶。在年近 70 岁时,他迎来了又一重大机遇:为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主持设计总建筑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的中国馆。何镜堂如何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 " 东方之冠 ",又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筑人生的 " 逆风翻盘 "?节目中他将娓娓道来。

如今 84 岁的何镜堂,仍然奋斗在建筑行业一线。节目中,只要提起心爱的建筑,何镜堂常常眼睛发亮、滔滔不绝。他表示:从未想过退休。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他影响了许多青年人学习建筑、爱上建筑、创作建筑。

相关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 上海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