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记忆里好像都有一场纷飞的大雪,或打雪仗玩到汗流浃背,或堆雪人冻到双手透红,或用简易的滑雪装置获得无限的快乐 …… 而如今,滑雪场、雪地摩托、冰上漂移等冰雪娱乐项目兴起,虽然玩雪的方式有所丰富,可那纯粹的快乐却没有改变。
无论您是依然驰骋在雪场里的 50 后、60 后、70 后、80 后,或是正在雪地里畅滑的 " 主力军 " —— 90 后、Z 世代,小吉相信你对于 " 雪 " 一定会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独家故事,今冬和小吉一起走进 " 听雪的故事 ",找寻旧回忆,探索新变化 ~
我生活的屯子西边儿,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尽头就是东辽河,伴随着我儿时的成长。夏天在河里 " 狗刨 " 和 " 跳水 ",冬天蹬 " 单腿驴 " 和 " 滑雪 "。在河里玩,夏天很短暂,所以最期待的就是冬天了,能玩上几个月呢。
东辽河夜景
冬季还没到,就忙着整一套 " 冰雪装备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像我这性子比较急的,等第一场雪刚下,就赶紧准备。满院子甚至在全屯子划拉材料,找小木方子、木板子、八号铁线、大 " 洋钉子 "、" 钢口 " 好的铁片子,还有两个特别直溜的木棍子,自己动手做,再求上屯里的木匠、铁匠,做成 " 单腿驴 " 和 " 冰车 "。万事俱备,只等 " 冻冰 ",盼着小河赶紧给我冻结实了,检验我的这套装备。到了 11 月末,看着河上冰冻得差不多了,上面还有一层雪,小伙伴们拿着铁锹或者是木锨,打理出一条很长的滑冰道,再用脚踹踹,一致认为冻实了,于是就相约礼拜天 " 开板 "。
终于第一个礼拜天来了,上午着急忙慌地把作业啥的都整利索,晌午赶紧扒拉口饭,刚放下碗筷儿,就扣上棉帽子、带上手闷子,蹬上大棉鞋,还要整点苞米窝子塞进鞋底里,特意带上火柴,外加大棉袄二棉裤,还不忘了在兜里塞进几把苞米花 , 用冰钏挑起 " 单腿驴 " 扛在右肩上,左手提拉 " 冰车 "(全套 " 冰雪装备 "),和伙伴们哼着小曲到西河 " 开滑 "。
说起 " 冰车 " 这玩意儿还真挺好,既能 " 滑雪 " 又能 " 滑冰 "。一米见方的小车,两个小木方下面固定上八号钢丝线,上面平铺钉上几块木板,既可伸直腿坐,盘着腿坐,也可跪在上面。伙伴儿们一起寻找最刺激的可 " 冲滑 " 的 " 雪道 "。防波堤有一处拐弯,风口与风窝交汇,这里雪很厚实,足有二层楼高,再合适不过了,大伙一起动手,修成台阶,爬到顶上,伸直双腿坐在冰车上,一字排开,一声令下,微微的寒风中,伴随着欢快的呐喊,共同上演着一次次风雪扑面的速度与激情,特别是到了雪道底端进入了冰面减速时,冰车下面的八号铁线与冰面摩擦的呼呼作响,屁股一扭再来一个 360 度的冰上拐弯急刹,那滋味简直了。
冰车 摄影 / 郭亮、张秋磊
不知不觉中,太阳落山了,月亮也出来,小伙伴们儿找一个僻静地方,找来树枝子点起篝火,摘下帽子,脱去手闷子,热气腾腾的冒着汗,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带来的苞米花和一下晌的欢快。
夜滑是另外一个场景。冰车丢在一边,换成了 " 单腿驴 "。这是个滑冰的玩意儿,一个大约和脚一般长的小木方子,下面嵌上冰刀,上面平铺小木板,再在前后两端立着钉上两个前低后高的小木板,双脚一蹬,用两个溜直的木棍子嵌进两个大铁钉子做成的 " 冰钏 " 一支,双臂用力,蹭蹭就在冰面上滑跑了。伙伴儿们沿着没有雪的滑冰道,鱼贯前行,爬坡过坎,时而加速,时而刹车,时而跳跃,时而大角度转弯,在皎洁的月光下,静谧的夜色里,伴随各种动作等产生的铁器与冰面交互的各种声音,赏心悦耳,欢快有加。
单腿驴
玩得正酣时,一不小心,一个小伙伴双脚掉进了冰窟窿里,赶紧帮忙拽出来,找点树枝子点着火,尽快烤干,要不然回家可能又挨骂了,甚至一顿笤帚疙瘩 " 胖揍 "。所有 " 伪装 " 完毕后,没有手表手机啥的,也不知道几点,反正月亮很亮,吃的那点苞米花也消化差不多了,明天还得上课,大家一合计,今天就这样吧,稍有遗憾地各回各家,期待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到家乡,都情不自禁地在河边驻留一儿。那条小河还在那慢慢地流淌,留住的是儿时记忆,流去的是青春年少。
无论您是依然驰骋在雪场里的
50 后、60 后、70 后、80 后,
或是正在雪地里畅滑的
" 主力军 " —— 90 后、Z 世代,
小吉相信你对于 " 雪 " 一定会有着
专属于自己的独家故事。
# 你有哪些关于雪的故事?
或童年回忆、或新奇探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
来源:悠游吉林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