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12-25
健康 | 全球首部《2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发布,推动疾病精准诊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12 月 25 日,全球首部《2 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球第一部归纳总结 2 型炎症及相关疾病理论知识的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组织编纂,国内的基础医学专家以及变态反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儿科等多学科的临床专家等 15 名相关领域大咖合力撰写完成,系统性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临床前沿研究结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并了解 2 型炎症性疾病,制定适合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惠及 2 型炎症性疾病患者,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作为慢性病的代表,2 型炎症性疾病正严重影响我国大众的生活质量,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2 型炎症性疾病是 2 型免疫应答过强所导致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当人体暴露在不同环境或动植物过敏原时,体内的就会形成 2 型炎症反应,进而可能累及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多个系统,引发 2 型炎症性疾病,包括了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过敏等等过敏性疾病。

2 型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启动快、高效性,其刺激源极为广泛。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变化,2 型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威胁着大众健康。然而,2 型炎症及其疾病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有所缺失,因而对疾病临床规范精准诊疗提出了极大挑战。

" 全球首部《共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 2 型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将对今后临床诊疗 2 型炎症性疾病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更有助于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和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提升临床诊治效率、降低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促进医患和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王良录教授表示,"2 型炎症性疾病涉及多个领域,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2 型炎症疾病有着非常庞大的患者基数,且患者往往多病共患,长期迁延不愈,因此无论是对于患者、患者家庭,还是医疗系统来讲,都是巨大的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对于 2 型炎症疾病还缺乏认识,没有整体的治疗方案。"

王良录表示,2 型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往往面临两大 " 痛点 ":其一,由于缺乏专业的疾病知识,同时往往又患有多种 2 型炎症性共病,患者不知道如何准确就医,辗转不同科室也难以得到确诊,形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其二,很多临床医生对 2 型炎症性疾病缺乏整体系统上的认知,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难以做到精准规范诊疗。

而本次正式发布的《共识》从整体层面详细分析了 2 型炎症的免疫机制,并就一些典型的 2 性炎症性疾病做了详细解读,将这些原本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疾病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形成了一部跨学科解读 2 型炎症性疾病的专家共识。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程雷教授表示:"2 型炎症性疾病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包括上下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科等领域,涉及到很多个亚专科,很多学科方向,所以我们组建了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该专家共识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加上国际临床试验的一些结果,以及我们正在中国做的临床试验。理论结合实践,保证它的科学性、学术性,也保证它的临床实用性。"

据了解,《共识》总结了一些常见疾病与 2 型炎症相关的证据,并将包括特应性皮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食物过敏等 13 种疾病定义为 2 型炎症性疾病,此外共识还明确了白细胞介素 IL-4、IL-5 和 IL-13 等 2 型细胞因子是这些疾病主要的治疗靶点。

"2 型炎症性疾病干扰世界将近 1/10 的人口,在中国这个基数可能会更高。"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孙英教授表示," 对临床工作者而言,《共识》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对 2 型炎症相关疾病的跨领域认识,在诊疗时能抓‘主要矛盾’,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对患者和大众而言,《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提高他们对 2 型炎症性疾病的科学认知,避免他们疲于奔走院内各科室,获得科学、高效、整体的诊断和治疗;对整个社会而言,《共识》能进一步推进国家制定卫生保健政策、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做好慢病长期管理,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 有了《共识》后,我们临床医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来评判多种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 2 型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过敏性疾病一旦启动它的进程,那么它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生理和心理层面等多重影响。《共识》对发病的机制做了很好的阐述,能够从孩子的临床需求出发,给予我们临床医生很好的指导。比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方面,从恢复屏障、重建屏障、保湿治疗,到靶向治疗,最终帮助患儿健康成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邵洁教授表示。

此外,《共识》的出台,也能帮助完善医院对 2 型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从而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李靖教授表示:"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变态反应科的专科医生队伍只有 300 多人。即使加上呼吸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科室中能够从事 2 型炎症性疾病诊疗的医生,数量也非常有限。期待《共识》发布后,能促进多方对于 2 型炎症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建设的重视,壮大专科医生的队伍。"

如今,2 型炎症靶向治疗的理念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徐金华教授表示:" 我们对 2 型炎症性疾病的靶向治疗和前沿研究做了相关综述。近几年的基础研究也发现了,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以及大疱型类天疱疮等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 2 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有关,这些细胞因子也被作为靶点在被研究和开发。以特应性皮炎为例,近年来,已经有了多种新型靶向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能靶向作用于白介素 4(IL-4)和白介素 13(IL-13),精准针对 2 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致病因子。相信在未来,我们陆续会发现更多 2 型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靶点,并通过研究和试验探索出新的疗法,并最终应用到临床,造福患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