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申报的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2022 年度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三维影像和运动捕捉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数字化采集保护技术研究》、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2 年度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专项课题《甘肃非遗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及其现代传承模式研究》获得立项。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源于‘老’,但其出路在于‘新’。"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借由数字化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使其激活新用户、生产新内容、展现新样态、孵化新商业模式、发掘新社会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之路的应有之义。"
据了解,省非遗保护中心在长期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和单位开展了《基于三维影像和运动捕捉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数字化采集保护技术研究》,希望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制作成数字化虚拟作品,采用裸眼 3D、全息投影及 VR/AR/MR 等展示设备,进行虚拟展演和创新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的多元化数据保存,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此研究成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新媒体传播的探索,将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教学提供准确和全面的数字内容。
此外,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融入时代发展中创作了大量红色文化作品。省非遗保护中心通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甘肃非遗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及其现代传承模式研究》。该研究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资源特征、分布及存续状况、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梳理现代传承模式,旨在使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将课题申报作为锻炼人才、推出成果的重要手段。该中心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题申报工作,在推动中心理论研究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中心已组织开展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申报、甘肃省艺术创作扶持工程申报等 10 个课题申报工作,完成了相关课题的前期研究。
(图由省文旅厅提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一审丨编辑 安周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