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孙丽霞 叶鸿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
3 年前,他们逆行出征,在病毒和群众之间筑起生命屏障;3 年后,他们直面病毒,在 " 小我 " 与 " 大我 " 间义无反顾,恪尽职守。
" 新十条 " 发布之后,疫情防控迎来新任务、新变化,由 " 防感染 " 到 " 保健康 "" 防重症 " 转变。为了守护好母婴安全,打赢这场 " 决战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在就医、诊疗、人员、健康服务等方面做了周密的安排,多渠道、全方位为母婴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迎战 " 新冠感染,全体医护人员毅然投入这场战斗。
特殊时期,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作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孕产妇发热门诊更是作为医院防控疫情的前沿阵地,近日,发热孕产妇人数激增,就诊量较之前多了 5 倍。孕产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24 小时承接前来就诊的孕产妇发热患者,日夜兼程,争分夺秒,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
"50 后 " 的传承与 "95 后 " 的担当
" 医生,我怀孕 20 周,现在发烧 38.5 ℃,宝宝怎么办?我怎么办啊?"" 护士,我现在发烧咳嗽,还能给宝宝喂奶吗?" 每天,孕产妇发热门诊接听这样的咨询电话就有三四十个。面对孕产妇和家属的这些担忧和无助,发热门诊护士长曲淑红深感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由于连续工作,体力透支,在发热 39 ℃情况下,曲淑红依旧指导着孕产妇发热门诊的工作。
不论是 "50 后 ",还是 "95 后 ",都尽显责任与担当。孕产妇发热门诊年纪最大的老专家严世序 1955 年出生,作为一名有着 45 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疫情初期,她恪守党员初心使命,不惧风险,第一时间勇挑发热门诊工作的大梁,夜以继日地出诊、会诊,干起就再未停歇。
年纪最小的苍天祎与王艺霏 1998 年出生。她们表示,一定克服困难,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孕产妇。
爱的 " 接力 " 只为肩上的责任
为了孕产妇发热门诊能够正常运转,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感染后症状好转便立刻重返岗位。孕产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面对困难没有胆怯和退缩,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照顾,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人马上 " 顶 " 上去。
随着高热孕产妇不断增多,发热门诊每天接诊病人 20-40 人次,在这种环境下,加之医护人员短缺,大家都比较疲劳。医护人员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天一个夜班。栾秀丽 " 阳 " 了,张晓刚医生二话没说,立即 " 补位 "。杨晓雷母亲摔伤,祝萍医生 " 接力 " 坚守。" 阳 " 过的医生、护士只要高烧一过,就都主动 " 就位 "。
最艰难的时刻 最坚定的信念
一位破水规律宫缩的发热孕妇,在抗原检测阳性后对郝杨说:" 护士,你离我远一点,我‘阳了’,我不想传染给你。" 郝杨看出了她的紧张,安慰她:" ‘阳了’不可怕,你来医院,我会帮助你。" 孕妇听到这句话,眼泪就流下来了。郝杨表示,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所以选择逆风前行。医护人员在危急时刻都不会在乎自己会不会被感染,首先考虑的是患者的生命安全。
内分泌科护士陆庆玲在得知孕产妇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后,主动请缨前往支援。因为之前曾支援过发热门诊,她能更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内容,对防护流程也更加娴熟。
高宇鹤说:" 穿上防护服我们是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医护,脱下防护服我们也是上吐下泻需要别人照顾的病人。" 唐一楠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连班的高强度工作," 因为前有榜样,后有更多的病人等着我们救治,我不能倒下,也不敢倒下!" 唐一楠说。与病毒 " 抗战 " 了 4 天的马力,病情稍有好转重新回到岗位上。
困境时,残雪压枝,报之以歌犹有橘;逆境时,一蓑烟雨,报之以笑任平生。在这场战 " 疫 " 中,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孕产妇发热门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尽职尽责,用最美逆行者身影诠释责任与担当。
附:在孕产妇发热门诊坚守人员名单
严世序、张晓刚、王晓娟、姜帆、曲宁、史蕊、栾秀丽、祝萍、杨晓雷、王瑶、曲淑红、曹晓萌、朱会清、杨薇、陈秀丽、魏金凤、苍天祎、郝杨、滕月、高宇鹤、王艺霏、马力、唐一楠、王健、陆庆玲、谢慧、王孟璐、马春伟、孙林钧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