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 " 问月," 北斗 " 指路," 神舟十三号 " 返回,…… 从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三名宇航员半年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这无疑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仰望浩渺星空,追寻光辉历史,这种感受特别深刻:飞天的梦想不仅点燃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着一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彩绘无不印证着古人对宇宙的向往。而今,历经 30 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将古人千年来的宇宙梦想兑现成太空中留下的步步足迹。" 满船清梦压星河 " 不再是因为酒醉," 相期邈云汉 " 不再是单纯想象," 手可摘星辰 " 不再是虚妄夸张。而这从零到一,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的伟大事业,正是源于宇航员与他们背后所坚持的航天精神。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王亚平,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当她入选后,努力积极投入训练。刚开始训练时,身体极限难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员的 " 老大哥 " 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练习,终于到了第二年,她的成绩就到了一级。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内,宇航员要承受八个 G 的重力加速度,也就是相当于八个人压在身上,呼吸困难,眼泪止不住往外流,但是 30 年来,没有一个人按下过离心机内暂停训练的红色按钮。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浩瀚的太空。神舟 13 号队长翟志刚,早在 08 年执行出舱任务时,轨道舱响起了火灾警报声,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完成任务,让五星红旗高扬在太空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他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足印。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我们国家用了 30 年创造了航天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白手起家、不断归零的尝试、失败再尝试,也正是这一次次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尝试,让我们的航天科技一步步飞跃向前,直到今日。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700 多位为国家航天事业奉献生命的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搭筑起飞天的基台,用航天精神凝聚起航天事业的巨大推动力。
遨游浩瀚,逐梦九天,需要浪漫的想象,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感悟颇深:面对工作,我要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营养,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来激励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迎难而上,战胜困难。面对学生,我要耐心平和,拥有定力,不着急、不生气,在社会发展的 " 大我 " 中实现 " 小我 " 的价值和意义,为培育祖国的花朵贡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
教师 卜娜
一审丨编辑 包学枫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