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12-30
粤剧名家齐聚红线女故居,讲述台前幕后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2 月 28 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红线女艺术中心、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主办的 " 台前 · 幕后——粤剧舞台的‘满天星’ " 直播活动在红线女旧居举办。该活动通过讲述粤剧舞台各领域的艺术故事,展示了粤剧台前幕后工作者的匠心精神。

活动邀请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卢秋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彭炽权、著名粤剧音乐唱腔设计卜灿荣、著名粤剧服装设计师王淑仪、著名粤剧舞台美术设计师关振东、著名粤剧舞台美术设计师何碧溪孙女何慧华等各个艺术岗位的资深从业专家齐聚一堂。

活动现场,卜灿荣及乐队演奏了广东音乐《连环扣》,彭炽权与卢秋萍合作演唱经典粤曲《胡不归之慰妻》。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邀请的专家包括表演、音乐、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了自己所在岗位的艺术特色,及与其他岗位相互配合的艺术理念。卜灿荣作为粤剧音乐的 " 多面手 ",除了司职音乐伴奏,还能进行音乐编配与音乐唱腔设计,他分享了音乐 " 头架 " 与演员之间如何合作的故事,追忆了当年与粤剧宗师红线女一起出国演出的经历,笑谈与红线女多年以来所形成的专属默契,创作了诸如《艺海抒怀》《水乡桥韵》《粤曲响遏尘寰》 等经典传唱粤曲曲目。

活动现场,嘉宾们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传播粤剧文化的奇妙经历。彭炽权与卢秋萍在粤港澳三地甚至海外都十分活跃,与粤剧走出乡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传播举措有着数不清的缘分。卢秋萍讲述了她与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进行事业发展的相似经历,她们同样面对着旁人的不解,但都同样选择了回到广州参与祖国文化建设的队伍。许多当代粤剧演员都曾受到红线女艺术与精神的影响,文化弘扬足迹遍布多个国家、桃李满园。彭炽权分享了当年红线女的一通电话对他的影响,从离开粤剧到重归舞台,其艺术生涯的辗转发展道路上,存在着红线女的影响踪迹,而在红线女从艺 60 周年之际,他更与红线女合作了《斗气姑爷》《天网》《蛇头苗》三部戏,彰显着红线女对于后辈戏曲人才的关注与鼓励。

舞美设计方面,何慧华分享了爷爷何碧溪早年从美国回到祖国从事舞台设计的经历,更谈到从西方引进宇宙灯进行粤剧舞美设计创新的故事。王淑仪是三杰之一南陀的学生,她分享了自己从舞美设计转向服装设计的过程,展示了《昭君公主》《白燕迎春》《打神》等多个红线女著名剧目的服装设计手稿。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通讯员 周丽珊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