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31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让“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在淮安重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 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探索‘五个现代化布局’, 实现‘三个跨越赶超’。" 近日,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在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时,这样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淮安现代化。陈之常表示,通过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一定能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周总理家乡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让 " 运河之都 "" 壮丽东南第一州 " 的繁华盛景在淮安大地鲜活重现。

三个聚焦,赋能城市发展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一系列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淮安叠加实施、深化落实,给淮安在新征程上奋力跨越赶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淮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绩。一是经济总量加速攀升,相继迈过 3 个千亿台阶达 4550.13 亿元、是 10 年前的 2.35 倍。二是项目攻坚突破成势,全市重特大产业项目发展进入高峰期。三是社会大局稳定向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发展信心显著增强。陈之常表示,淮安牢牢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尤其是重大战略机遇,将其充分转化为追逐城市复兴梦想的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动能、赋能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

他提出,重点要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协作发展,主动参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分工,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强实力,努力为江苏 "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 贡献淮安力量。

二是聚焦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放大淮安生态资源优势,优化河湖沿线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做好做足 " 水 " 和 " 绿 " 的文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让绿色成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鲜明底色和最核心竞争力,在 "1+3" 主体功能区构建中体现淮安担当作为。

三是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百里画廊这一引领性工程为总抓手,高效串联、持续擦亮 " 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 " 四张文化名片,更好地带动运河沿线乃至全市域发展,全力打造 "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精华空间、美丽淮安高质量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沿线最美旅游目的地 ",争当全省 "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 " 的示范样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将聚焦生态、文化这两大特色资源,加速跨界融合、形成叠加优势,使之成为淮安城市的独特魅力、跨越赶超的强劲动力。

落实 "153" 战略,更好展示 " 象征意义 "

淮安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自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把握时代大势、落实省委要求、回应群众期盼,鲜明提出了 "153" 发展战略。

" ‘ 153 ’发展战略构成了淮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蓝图、总抓手。" 采访中,陈之常对这一战略进行了深入阐释。

△ 淮安东站


其中,"1" 是围绕 " 一个奋斗目标 ",即聚焦打造 " 绿色高地、枢纽新城 "、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这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场景、立足城市荣耀记忆确立的淮安现代化建设引领目标和核心任务。

"5" 是探索 " 五个现代化布局 ",即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中心城市特质彰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空间格局,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构建安全底盘牢固、智慧精准高效、更有韧性和温度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好生活,这是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安排、立足新的特征要求确立的淮安现代化建设工作布局和实践内涵。

"3" 是实现 " 三个跨越赶超 ",即在省域内实现速度与质量跨越赶超、在长三角中实现特色与功能跨越赶超、在全国发展中实现实力与排名跨越赶超,这是着眼省委对苏北提出的 " 跨越赶超 " 更高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确立的淮安现代化建设节奏安排和竞逐赛道。

△ 淮安高架

" 民生七有 ",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大的政治。" 陈之常表示,在民生工作上,淮安将在更高水平实现 " 民生七有 " 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在幼有所育上,落实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在学有所教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加快义务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县域高中振兴,打响 " 学在淮安 " 品牌;在劳有所得上,坚持就业优先,实施 " 技能淮安 " 行动,努力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在病有所医上,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快建设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在老有所养上,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好社区养老 "15 分钟服务圈 ";在住有所居上,扎实推进以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群众打造宜居环境;在弱有所扶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困境儿童、残疾人、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力度,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有尊严。

" 真正将民生实事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陈之常说。

△ 敏安汽车生产车间

推进高质量发展,淮安如何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上,淮安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

陈之常指出,淮安将从如下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持续扩大开放中集聚资源要素。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区域分工协作,更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优质资源外溢,努力在服务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淮安将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宁淮城际铁路、机场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进一步巩固提升淮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深化开发园区 "1+N" 制度体系改革,做实做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提高综保区、自贸区联创区建设运营水平,提升各类园区平台综合能级,更好发挥经济发展主战场、对外开放主阵地、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 淮安工业园区的纳沛斯半导体企业员工在操作生产

二是在补齐产业短板中筑牢发展支撑。聚焦 "333" 现代主导产业,保持强攻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定力,更大力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量质齐升。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突出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对标 " 全国一流、全省领先 "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

三是在挖掘特色资源中培塑竞争优势。一方面用好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独特魅力,深挖整合沿线河工、漕运、红色、名人、美食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实施 " 淮上四卷 "" 运河八园 ",形成更多可观可感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扩大文旅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依托生态资源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持续调绿产业结构、调优能源结构。积极构建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础设施一体布局的发展格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 " 淮安样板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海峰 李子璇 / 文 刘畅 / 摄

(淮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