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2-30
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80|铁军“生死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陈列着一张 " 决心书 "。这张 " 决心书 " 更是一份 " 生死状 ",见证着当年大庆修井 107 队 30 名干部员工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2004 年 7 月,黑龙江省安达市升平镇附近的升深 2 井,由于套管腐蚀严重,产生漏气,一旦爆炸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周边村屯危在旦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水泥封堵,刻不容缓。

↑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 107 队员工在升深 2 气井施工前写下的决心书

在这危急时刻,井下修井 107 队临危受命,107 队 5 名党员干部率领 25 名员工,在一张鲜红的 " 决心书 " 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一个人退却:" 我们保证在升深 2 气井作业施工中,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安全、优质、高效施工,顺利完成生产任务 "。此时此刻,这张 " 决心书 " 更像是一份 " 生死状 "。

↑ 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 十佳标兵 "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 107 队队长赵传利

队员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了无数次演练,从抢险、救援到逃生、疏散,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关口的考验。现场就是战场,抢险大战一触即发,隔着几百米都能听到井口冒着的白气发出 " 嘶嘶 " 尖叫,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施工现场。气井封堵抢险开始了,队长赵传利和书记黄志武等 5 人组成的突击小组率先站上井口。大伙都说:" 书记,你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指挥吧,这里有我们。" 黄志武却说:" 我站在这里,就会给大家力量,就算是死,我也要离兄弟们更近一些。"

每一名队员都清楚地知道,如果一旦操作有任何失误,导致井口发生了爆炸,方圆几公里的建筑物将会被夷为平地。但突击小组没有犹豫,经过 40 分钟的激战,拆井口成功,卸井口成功,安井控成功,一项项工序顺利完成,突击队员们终于将这颗重磅炸弹成功拆除,比预计时间足足缩短了一个多小时。现场顿时一片欢腾。

危难关头,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107 队队员将生死置之度外,冲得上,打得赢,冒着生命危险铸就了修井 107 铁军的赫赫威名,践行了大庆修井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张跃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