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10
看完古人养生五大秘籍,顿时悟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阳康 " 之后,春节到来,正是绝佳的养生时间。

躺平养生派的苏轼喜欢睡懒觉休养,饮食养生派的李时珍为爆款养生粥代言,运动养生派的吴普提倡做做医疗保健操五禽戏 ……

如何正确打开养生假期?来看看古人都怎么做。

躺平养生派

没事就睡睡觉

熬夜伤身,躺平睡觉是养生第一要务。这个道理,古人也懂。

比如豁达的苏轼,养病时就爱睡个懒觉,他还把睡懒觉写进了诗里。他在《纵笔》一诗中写道:"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病中的苏轼睡在寺中阁楼的藤床上,春睡香甜,睡到五更天还没有醒,打更的道士知道他在休息,就只是轻轻地敲了几下。

△宋代 佚名《槐荫消夏图》

△元 刘贯道《梦蝶图卷》

据宋代《艇斋诗话》记载,当时的宰相章惇看到了这首诗,得苏轼这样安逸地 " 春睡美 ",一气之下又将他谪贬儋州。

章惇为啥那么生气?因为五更天可是上朝的时间啊,苏轼居然还在睡懒觉,想想可能就容易心理不平衡。

其实五更一点都不算晚,相当于现在的凌晨 3 点至 5 点。但是,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所以睡到这个点已经算是懒觉了。

凌晨 5 点前就起床的古人,中午可不得再睡个午觉养养神。古人称午休为 " 昼寝 "。

《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警世通言》中,就写到了庄子昼寝的故事。" 庄生常昼寝,梦为蝴蝶,栩栩然于园林花草之间,其意甚适。醒来时,尚觉臂膊如两翅飞动,心甚异之。以后不时有此梦。"

△《警世通言》

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有午休的好习惯。《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养一斋诗话》中,提到了黄庭坚的诗《六月十七日昼寝》。

" 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洲白鸟双。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穿着朝服在京城度日,令黄庭坚感到局促不安,在午睡的梦中,他仿佛回到了自由自在的乡村。

吃货养生派

李时珍为粥代言

睡好了,养生食补也不能少,古人到底吃啥养生大餐?

《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神仙传》中,提到了 800 岁彭祖的养生食谱," 服水桂、云母粉、麋鹿角,常有少容。"

这个方子,咱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了,还是明代医学大咖李时珍代言的古代食疗爆款单品更亲民一点。

△《神仙传》

他眼里的 " 世间第一补物 ",就是粥。他在《本草纲目》中,收入有食疗效果的粥 55 种。健脾养胃的、清肝明目的、养心补血的 …… 各种功效都有。

一碗温润香甜的粥,也圈粉了不少文学大咖,他们为一碗粥写下了许多诗篇。

白居易喜欢拿粥当早餐,他在《晨兴》一诗中写道:"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早春寒冷,吃点啥暖胃?白居易还是选择粥,"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这酒怎么喝?白居易喜欢 "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 ",也是挺 " 朋克养生 " 的。

粥的狂热粉还有陆游。他在《食粥》一诗中写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喝上粥一碗,快乐似神仙啊!

古人的养生食谱里离不开枸杞,茶里放,粥里放,酒里也放,枸杞成为百搭单品。不仅如此,古人对于枸杞芽儿还十分热爱。

《红楼梦》里,贾府的姑娘们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却偏偏对一道 " 油盐炒枸杞芽儿 " 情有独钟,鲜嫩爽口,还能清热明目。

修心养生派

心情好一切都会好

要想身体棒,心情也得好。特别是在人生的低谷中,懂得自我排遣、保持乐观尤为重要。

南朝的文学家江总,因为台城陷落,在外逃难,他在《修心赋》中写,寄居安禅古寺的日子,早上看吊臂的猿猴从树上跳下,晚上听饥饿的鼯鼠哀吟,它们自然天真,雅趣十足。虽然人世间荒诞杂乱,但看看这些山这些水,在月光下泛舟,在晨烟中散步,心也跟着安静下来。

词人的落寞是无可避免的,但寄情山水,修心养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陆游就是这样乐观的人,他在《病中作》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疾病的豁达态度。纵然 " 老躯百病集 ",但是 " 汝病勿怨天,药石幸可扶 ",得了病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寓形天地间,疾病谁能无 "。只要元气在,身体就会很快好起来。

调气养生派

每天清晨吼一嗓

吸一口气,呼一口气,一呼一吸,就能养生。

古人非常注重身体的 " 元气 "。元气强大的人,身体倍棒,元气弱的人,病毒容易入侵。这个元气怎么加强?《江苏文库 · 文献编》中《武经七书汇解》说到养心调气的方法:

" 或问养心调息之道可得闻乎?答曰,凡人临射时,两目视的,两手对的,其间往来周旋运用不窃者,心也气也。"

△《武经七书汇解》

养心调气就是要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通过这一系列的好习惯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在古代,还有一种特别的调息方式,长啸。没错,就是拉长嗓子大吼。

古人认为长啸的时候,体内的气息与天地灵气交换,能起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的功效,突然有点理解了公园里的叔叔阿姨为啥大清早吊嗓子。

大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却活到八十多岁,他得瑟地以诗作答:" 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 与其买保健品浪费钱,还不如学我每天吼两嗓子来的畅快。

不过古人的长啸可不瞎喊,首先你得善养浩然之气,然后选个风水宝地,吐气的时候运用全身,有节奏有韵律的把气呼出去。

唐代长啸高手孙广创作的运动健身类书籍《啸旨》,就是 " 长啸 " 的系统总结,很有意思。

运动养生派

做家务也是好运动

生命离不开运动,古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养生好方法。下地劳作、做做家务、饭后散步,都是很好的选择。

与前人不同,宋代人养生更加科学。管住嘴,迈开腿。

苏轼在自己的书籍中写道,适当的运动是利于身心健康的。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往往会在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种菜,养花来活动自己的筋骨,借此来让自己活动血脉。

△《苏地方文化史 · 扬州卷》

此外,系统的养生操也很合适古人追求自然的状态。《苏地方文化史 · 扬州卷》中提到,扬州人吴普在医学史上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他身体力行地演练了中国最早的医疗保健操——华佗的 " 五禽戏 ",并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证明了 " 五禽戏 " 的有效功用。

关于 " 五禽戏 ",《三国志》记载华佗对吴普说:"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五禽戏

吴普采用了老师传授的这套强身健体的方法,身体力行,直到 90 多岁时,仍然貌如童子," 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

在追求养生的路上,古人教会我们的是不用昂贵的大补之物,膳食、运动、修养身心,无需太过复杂的方式,利用好身体和手头之物,就能轻轻松松 get 健康生活。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宋经纬

来源:江苏文脉

相关标签

苏轼 李时珍 江苏 春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