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黑龙江地处中国最北端,气候和纬度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北方寒带地理地貌。黑土平原、广袤森林、天然湿地、优质草原、界江湖泊和冰雪景观,承载着世世代代黑龙江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活的希望、对文明的建设。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交相辉映,使祖国最北端的这方水土。记者从黑龙江省美术馆获悉," 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 " 将于 1 月 29 日在在黑龙江(国际)版画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近百件不同时期的黑龙江版画经典作品,以独特的语言赞美壮丽的大自然,讴歌勇毅的劳动者。
黑龙江版画流派的创作源于 1946 年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开展的新兴木刻普及活动,以及 1958 年北大荒开发建设热潮中,诞生的北大荒版画学派的艺术实践。
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滋养了黑龙江地域版画创作,也使黑龙江版画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形态特色与文化特征。从播种、萌芽、耕耘到成长、熟稔、收获,黑龙江版画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充满了丰富的内容与厚重的内涵,积蓄了进取的力量和宝贵的经验,焕发着创造的光辉和智慧的异彩,传颂着生活的礼赞与生命的壮歌,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2012 年,以黑龙江版画流派发展脉络为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了 " 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五十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 ",该展览不仅得以在中国美术馆的全国平台展出,还获得了 "2012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 优秀展览奖。
今天,持续进取的黑龙江版画创作及其代表作品,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艺术样式与文化载体,成为黑龙江本土艺术繁荣发展的显著标志、文化品牌和宝贵资源。本次展览即以此展为蓝本,又精心遴选出其中的近百件不同时期的黑龙江版画经典作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特策划此展览表达对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勤劳耕耘的龙江人民由衷的敬意。
作品 / 选登
张作良 排障 1959 年
张路 雨后 1960 年
徐楞 一支晨曲 1961 年
杜鸿年 春的喧闹 1962 年
刘洛生 路是我们开 1962 年
晁楣 北方九月 1963 年
张作良 迈向密林深处 1972 年
郝伯义 惊扰 1972 年
回眈 油田之夜 1973 年
张喜良 新书下连 1973 年
仇保汉 收获 1973 年
孙兆路 未来的垦荒者 1974 年
陈玉平 耢雪催春 1974 年
袁耕 激战前夕 1974 年
王德源 未来 1974 年
张祯麒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1978 年
王训月 乌苏里渔歌 1978 年
蒋悦 中秋 1978 年
张朝阳 遍地英雄 1973 年
王薇 晨曲 1979 年
张若一 松花江晨曲 1979 年
牟成 报春 1979 年
吴哲辉 山鸥 1981 年
乐锋 亲密的伙伴 1984 年
李璞 雪乡春 1984 年
于承佑 小屯之夜 1984 年
周胜华 秋水 1990 年
张士勤 木场新曲 1991 年
王守建 弦月 1993 年
范垂宇 天地之间 1993 年
许向东 情思 1994 年
郑子江 双丰 1995 年
何为民 观光者 1995 年
吴静秋 金土地 1996 年
张洪驯 金风拂地 1998 年
张泽新 霜晨 1998 年
刘春杰 守望家园 1998 年
陈龙 幻入秋的空间 1999 年
郭长安 冬至 1999 年
王僖山 老土 2005 年
吴刚 在那遥远的地方 2005 年
马洪文 秋天的舞蹈 2006 年
王惠亮 我的乡亲 2007 年
陈彦龙 蓄势待发 2008 年
孟宪华 乱码 · 兰亭序 2011 年
高伟 重音 2012 年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申志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