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译家杨苡于 1 月 27 日晚逝世,享年 103 岁。杨苡首创了《呼啸山庄》的译名,并翻译出多部经典作品,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
1 月 22 日,总台《吾家吾国》栏目曾讲述杨苡的人生故事,今天让我们重温节目,缅怀先生。
决心用写作报国
杨苡出生于 1919 年,8 岁时入读天津中西女校,她与同学一起看外国电影,将练习英文当作平时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
1938 年,杨苡发表诗歌《失去爸爸的孩子》,因含有“骂日本人”的内容,她被日本兵盯上,为了逃避抓捕,她前往昆明,去西南联大求学。一路上,她睡地板、挤闷罐车,从天津到香港,再绕道越南入境,踏上国土那一刻,“大家都流眼泪,回到祖国了”。
她的翻译工作力求“信达雅”
在西南联大,杨苡遇到了翻译之路的“引路人”沈从文,沈从文看重她在英文方面的才华,建议她从中文系转去外文系,并给了她很多翻译的书看,巴金也写信鼓励她尝试翻译,“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
几十年间,她翻译出《俄罗斯性格》《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作品,以翻译质量高、语言美广受赞誉。
牢记巴金嘱托让自己活得充实
因时常受到巴金的鼓励和引导,杨苡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的心灵导师。病重后,说话极其困难的巴金,看到前来看望自己的杨苡,仍不忘叮嘱她“要多写”。杨苡曾将两人之间的 60 多封信,编注、整理,出版成书,还在 94 岁高龄时出版《青春者忆》,以独特视角写下了与巴金的故事。
△巴金与杨苡
她仍牢记巴金的叮嘱“多读、多写”
让自己安静下来、充实起来
百岁的她,每天睡得很迟,“因为舍不得,要看书”,一百年风风雨雨,杨苡在口述自传中,总结自己的生命旅途,“人生值得一过”。
杨苡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