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基调下,近年来金融行业延续了严监管态势。
潇湘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成稿,2023 年开年以来已有 15 个地区的银保监局开出 "1 号罚单 ",通过有效的监管处罚震慑,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经营、严控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浙江、江苏、青岛、山东、吉林、云南银保监局所开罚单的对象为保险机构,其余均为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相关 "1 号罚单 ",处罚事由主要涉及 " 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 "" 公司员工行为排查不到位,导致长期未发现重大案件风险 "" 人为调减未决赔案估损 " 等。
1 月 9 日,北京银保监最早开出 "1 号罚单 "。处罚对象为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该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责令整改,并处以 50 万元罚款,同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处分。
关于银行机构的 "1 号罚单 " 多指向贷款业务,特别是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例如,海口农村商业银行存在 " 通过非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 个人消费贷款和农户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 等情况,13 项违法违规事实共被处罚 685 万元。在互联网贷款方面,宁波银行因 " 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 " 受到处罚。
" 贷款审查不尽职 " 也是 "1 号罚单 " 中提到的高频处罚事由。例如,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因 " 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 " 被处罚;福建银保监局则对华夏银行福州分行 " 流动资金贷款审批不尽职 " 的直接负责人王宏志予以警告;" 贷款审批不尽职 " 亦是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 18 项违法违规事实之一。
为何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违法违规的 " 重灾区 "?有专家分析,目前我国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相较于各类经济主体对贷款资金的大规模需求,贷款资金供给有一定的稀缺性,资金流向结构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借款人在获取资金后,可能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甚至骗贷等现象,因此过程中容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行政处罚提升违规成本,是强化金融法治建设、维护市场健康稳定的重要抓手之一。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合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 4620 家次,处罚责任人员 7561 人次,罚没 28.99 亿元。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各类金融活动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更加 " 无所遁形 "。银保监会 2023 年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审慎监管。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潇湘晨报记者李鑫智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 小时报料热线 0731-8557118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