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多年前,一系列地壳运动将原本处于汪洋大海之中的贵州挤压出千沟万壑,125.8 万座大山在此造化而成。
层峦叠嶂中,唯有逢山开隧、遇水搭桥,才能冲出重重阻隔,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建成公路 20 余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 8000 公里,已建和在建桥梁近 3 万座,世界前 100 名高桥近半数在贵州,囊括几乎所有桥型,成为名副其实的 " 桥梁博物馆 "。
2 月 1 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一座座架设在高山峡谷间的大桥,让 " 地无三里平 " 的贵州从 " 不平 " 到 " 平 ",实现了从 " 千沟万壑 " 到 " 高速平原 " 的精彩蜕变。
从卫星的视角向下俯瞰,高桥宛如纽带,跨越深邃的峡谷、沟壑,将纵横的群山紧密相连。从穿越机视角向前 " 飞越 ",我们仿佛以飞鸟的视角穿越贵州的百万大山,与山海相连。
2 月 1 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 年 8 月 1 日卫星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
2 月 1 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烟雨中的大发渠特大桥(2 月 2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夜幕下的大发渠特大桥(2 月 2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 年 11 月 27 日卫星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
2 月 2 日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 月 3 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 月 3 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 年 11 月 25 日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 年 8 月 15 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
2021 年 11 月 28 日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 年 9 月 20 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
2 月 1 日拍摄的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 月 1 日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0 年 8 月 26 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
2021 年 11 月 26 日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 年 8 月 1 日卫星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