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毕业留在上海,事业风生水起之时,毅然辞职返乡,当起农民,选址、搭棚、买料、种草 …… 说干就干,来自黎平县的青年吴国邦开始了他的养牛事业。随着养牛事业越做越大,吴国邦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种草养牛,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返乡创业大有可为,黔东南这位青年好样的!
在今年省两会上,吴国邦结合自己发展小黄牛养殖的工作进行了发言,省委书记徐麟认真倾听后,还点赞他 " 金领白领不当,当牛司令 "。
昨天,吴国邦的创业故事又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在社会版刊发《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吴国邦—— " 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 "》文章。
具体内容如下
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吴国邦——
" 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 "
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吴国邦的选择一度令家人不解。2014 年,吴国邦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4 年之后,事业风生水起的他辞职返乡,当起农民。
" 说心里话,走这一步和先前的设想确实不太一样。毕竟上大学时直接选上海,就是向往大城市。那时家乡缺乏产业,致富门路不多,吸引力不太强。"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吴国邦一家过去的生活并不宽裕。2010 年考上大学后,吴国邦靠着勤工俭学,自己解决学费之外还能给家里寄钱。"4 年下来有五六万元。" 吴国邦说。
这笔钱,父母没有买吃买穿,反而盖起牛棚养黄牛。父母的努力,深深影响着在外打拼的吴国邦。家乡的发展,也改变着吴国邦的想法。一番调研后,吴国邦发现家乡的产业条件不错:" 这里有天然牧场,又有养牛传统,可以做番‘牛’文章。"
选址、搭棚、买料、种草 …… 说干就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吴国邦投入 200 万元,建起 6 个牛舍,买来 100 多头黄牛,靠近草场的放养,运输便利的圈养,创业起了步。
原以为在父母影响下养牛技术不在话下,结果却相反。
" 最严重的一次,牛群感染疾病,没出 1 个月损失 20 多头,10 多万元打了水漂。" 意识到问题严重,吴国邦从县里请来专家。" 养牛是技术活,养多养少、放养圈养、规范散乱根本不是一回事,没技术支撑,产业很难走远。" 吴国邦说。
此后一年,吴国邦奔赴毕节、安顺,还到过云南,咨询学习养牛相关的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2021 年,养牛场净利润超过 30 万元。
100 头,200 头,300 头 …… 随着养牛事业越做越大,2022 年,吴国邦成立黎平县孺子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种草养牛。有别于以往的养殖模式,吴国邦引入现代经营理念,鼓励农户代养,出栏时先扣除每头成本,再按利润分红。" 利润不到 2000 元,农户跟合作社平分 ;2000 元到 4000 元之间的,农户分 60%; 超过 4000 元的,农户分 70%。说白了,养得越好,挣得越多。"
为确保养殖质量,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草种,统一开展技术指导。2022 年底,合作社存栏牛增至 360 头,产值超过 700 万元,就近解决 48 名村民就业,惠及 180 余名农户。
前不久,吴国邦的凤凰山养殖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完工,预计养殖肉牛 500 头。" 自己单干就像一点星火,带着大家一起养,才能呈现燎原之势。"
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投身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吴国邦坦言自己一度存在本领恐慌,现在已经慢慢适应,重新找准了人生的定位。" 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上的习惯可以很快调整过来,但事业上的变化确实要做足规划。好在有政策的帮扶和家人的支持,相信一定能不断壮大产业,带动乡亲们致富。" 吴国邦说。
如今,吴国邦渐渐有了 " 追随者 "。返乡回来参与养牛的,有退伍军人,也有大学生。吴国邦琢磨着,选好品种、做好品质、树好品牌,把 " 黎平牛 " 的名气打出去。" 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吴国邦说。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段筠 /统筹 杨秀福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