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新冠疫情结束了吗?
全球最大的流感、新冠病毒数据平台 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的数据图显示,美国的疫情没有结束。在 Omicron 分支感染了多数美国人后,依然有相当多的美国人感染了后续的 XBB.1、BQ.1.1 及两者的其他亚型分支病毒。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与中国发生较多经济往来的欧洲各国。它们的情况多与美国类似。
而中国在刚刚过去的一波疫情中,传播的毒株以 BA.5 及其突变亚型 BF.7 为绝对主力,均对应了 Omicron22B 分支。在全球都由 Omicron 覆盖转向 XBB.1、BQ.1.1 及两者的其他亚型的过程中,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这个判断即依赖于对全球流行趋势的研读,也依赖于新冠病毒自身的特点。
新冠病毒在不断的变异过程中,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越来越强。根据英国相关报道,Omicron 毒株的传播力相对于德尔塔提升了 3-4 倍,而德尔塔又是原始毒株的 1 倍。至于免疫逃逸能力,集中体现在既往的疫苗接种对新毒株的预防效果越来越差。
北京大学初明教授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分析了西方国家主要应用的疫苗在应对各种新冠病毒变种时的保护效率差距,可以看到,多数疫苗在应对 Alpha、Beta、Gamma 毒株时,其保护效率可以高达 70%-100%;但在面对 Delta 毒株时则已经开始有所下降,而对于 Omicron,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效率能达到 60%,被认为技术平台先进的两种 mRNA 疫苗在美国人群中对于 Omicron 的保护率仅有 13.9% 和 25%!Omicron 甚至还在持续变异,其亚型种类已经超越了其他毒株亚型种类的总和,未来会否出现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也仍无法预测。
不过,Omicron 株的毒力相较于曾经流行的 Delta 毒株有了一定的下降。根据 WHO 的数据报道,Omicron 株的危重症比例在 BA.2 流行期间已下降至 0.4%。但危重症少不代表新冠就不严重了,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老年人,每次感染都是风险较大。
有没有办法真正有效的预防新冠呢?
科学家们认为,真正有效的预防还是接种疫苗,尤其是鼻喷 / 吸入等经由呼吸道黏膜起作用的疫苗。
简单来说,肌注疫苗的优势,是可以引起全身、包括血液循环中强烈的体液免疫,B 细胞积极工作,产生大量的 IgG 抗体以中和、消灭新冠病毒。但是,新冠病毒往往由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黏膜内大量复制后再进入全身。这也是目前 Omicron 毒株主要引起呼吸道、尤其是上呼吸道症状的原因之一。肌注疫苗诱发的抗体难以在感染的第一线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IgG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相对较强的抗体,病毒的突变程度若突破某个临界点,抗体与病毒的结合能力会快速下降,这也印证了前文中疫苗应对奥密克戎时保护效率的低下。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Nature、NEJM、Science 等众多顶尖科学杂志以及 WHO 均将目光转向了黏膜免疫。研究发现,感染者鼻腔的 IgA 抗体水平越高,感染 Omicron 的风险越低。然而,各种肌注疫苗包括 mRNA 疫苗均无法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免疫,但鼻喷疫苗可有效诱导动物的呼吸道黏膜免疫。除此之外,鼻喷给药途径疫苗可在呼吸道黏膜诱导 T 细胞免疫,其作用广谱,不依赖于中和抗体。
据报道,在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万泰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经率先研制出自己的鼻喷新冠疫苗。其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方式,在呼吸道形成预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线免疫屏障,可诱导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和训练免疫等多维度保护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广谱保护效果,因此基本不受病毒抗体逃逸突变的影响,对原型株或是包括奥密克戎 BF.7、XBB、BQ.1.1 变异株在内的迄今各主要变异株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强度相当。目前,鼻喷新冠疫苗在国内已获批紧急使用。
据悉,疫苗已在 Omicron 全面流行下顺利开展临床Ⅲ期试验并获得关键性数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鼻喷新冠疫苗对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为 100%。针对无免疫史人群,对具有 3 个及以上新冠相关症状且持续 2 天,症状较明显病例的保护效力为 67%;对包括仅有轻微症状者在内的症状性感染者的保护效力为 55%。有免疫史人群中,鼻喷新冠疫苗加强免疫与安慰剂加强免疫相比,对症状较明显病例的相对保护效力为 63%。
此外,该试验共纳入 4557 名 60 岁以上老年人及 4441 名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试验结果显示鼻喷新冠疫苗对老年人及慢病人群的保护效力不弱于中青年健康人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