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0 年 1 月 30 日,WHO 突发事件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至今日,这场持续 3 年的流行病仍未落幕,变异毒株不断更替。即便我国在去年 12 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感染,未来也仍面临新毒株的威胁。寻求真正有效的防护,仍是人类生存下去的重要一环。
目前主流的接种免疫途径是通过肌肉注射激活免疫。然而为何接种疫苗却仍然会阳?得过新冠却还会得不同的新毒株?专家提出,一方面,人体的免疫反应只能存在一定的时间,部分抗体及细胞免疫水平均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病毒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而由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不能快速识别病毒的变异,会再次感染。
针对这个问题,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发表了一篇关于已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康复后、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研究文献。文献详细对比了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因 COVID-19 住院的 446 名成年人的血浆和鼻黏膜样本数据。研究表明,大众在感染新冠后,鼻腔 IgA 在 9 个月内升高,随后下降,不再发挥一线防御功能。
根据实验研究,肌注疫苗无法有效产生鼻腔 IgA 抗体,因此肌注疫苗在对抗奥密克戎中主要起到防重症的作用,难以在预防新冠上起到帮助。此外,有分析指出,感染新冠后产生的鼻腔内 T 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广谱保护作用,其免疫功能的发挥不受新冠变异的显著影响,也是感染者能够在 3-6 月内避免再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肌注疫苗同样难以在鼻腔局部产生高效的 T 细胞反应。
类似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监测过感染者鼻腔中的 IgA 水平,发现感染者鼻腔 IgA 水平越高,感染 Omicron 风险越低,且感染风险与 IgG 无关,推断黏膜免疫在预防 Omicron 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 2022 年发表研究表明:强有力抗病毒的黏膜免疫才是有效清除上呼吸道中病毒,并保持长期控制的主要力量。
相对于肌注疫苗,鼻喷 / 吸入等黏膜免疫疫苗不仅能诱导全身性的免疫应答,同时也能激活鼻部、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组织内的免疫反应,产生组织驻留型 T 细胞,并刺激 B 细胞生成分泌型 IgA,在呼吸道黏膜守好第一道防线,快速阻断新冠病毒的侵袭。
2022 年,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万泰生物联合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在中国获批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这是全球第一个在 Omicron 变异株全面流行状态下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黏膜免疫疫苗,且其部分数据已经披露,证实了该疫苗实现了优良的保护效力,实现了对黏膜免疫的一次探索。
鼻喷新冠疫苗通过鼻腔喷雾接种,模拟新冠病毒自然感染途径,形成预防病毒入侵的一线免疫屏障,相当于在呼吸道植入隐形的 " 口罩 ";使用的流感病毒载体可有限复制,快速激发免疫反应。
该疫苗在新冠肺炎仓鼠模型中对多种变异株表现出快速且持久的保护效果;在人体试验方面,针对无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免疫后 3 个月内绝对保护效力为 55%;针对有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后 6 个月内绝对保护力为 82%;60 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不弱于 18-59 岁人群。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