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红古区利用政策宣讲、理论教育、文艺文化、科技与科普、卫生健康、便民利民 " 六大 " 文明实践服务平台,以 " 三抓三促 " 行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合点、主攻点和落脚点,在 " 重点打造、梯次推进、全域覆盖 " 的文明实践活动中,盘活了各类资源,激活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提档升级,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
政策宣讲惠民生 理论教育铸思想
" 我们通过拉家常、讲故事、谈变化、聊体会、看演出、搞培训等方式,宣传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及乡村振兴、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理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红古区基层讲师团的成员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在宣讲中,红古区调动区委党校讲师团、道德模范讲师团、区直机关干部、乡村干部等各方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利用乡村会议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乡村学校、田间地头等各类资源,先后开展讲座 1800 余场,受众达到 3.4 万人,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末梢拓展到村社、延伸到千家万户。
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制定《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群众明细清单》,充分发挥 63 个党组织阵地和 42 个中小学、职教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家长学校、研学基地、心理辅导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机构作用,全面提升各类阵地使用效能。尤其是广泛开展了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 120 余次,开展兰州好人、道德模范、新乡贤、好邻居、好公婆、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最美家庭等活动 20 余次。去年推荐省级文明单位、村镇 5 个,先进工作者 1 人,甘肃省道德模范 3 人,兰州好人 8 人,兰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3 人。
文艺文化倡新风 科技科普提素养
" 每到节假日,我们这个活动中心总少不了一些节目表演,一台台‘好戏’轮番上演,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花庄镇湟兴村图书馆的负责人说。在春节、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红古区都会组织开展类似于文艺汇演、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活动,用写春联、送春联,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让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2022 年红古区利用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农家书屋、博物馆、镇街文化站、村社文化广场、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等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 350 余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了农村高价彩礼,尤其是在倡导白事俭办,红事新办,禁止大操大办,倡导村社区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红古区还利用 2 个科技示范基地、16 个科普活动室、2 个农技推广站、1 个法律援助中心、7 个镇街司法所、22 个社区矫正中心、34 个村级民事纠纷调解室,持续开展科技、技能、法律的普及服务。结合党员干部社区 " 双报到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文明创建 • 从我做起 "" 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 " 等活动,帮危解困 800 余次,环境整治 15 次,科技支农 325 次,精准化、专业化志愿服务 220 余场次。
卫生健康利群众 便民利民暖民心
近年来,红古区通过 " 医疗服务进农村、进社区 " 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通了服务群众卫生健康的医疗服务 " 神经末梢 "。尤其是在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健康方面,创出了 "1234" 工作法 "" 加减乘除 " 等品牌,推动了全区公共卫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而在便民利民方面,红古区还通过一站式便民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和创业就业服务,不断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内涵。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 甘快办 "" 金城办 " 等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依托 " 通办窗口 " 和 " 小兰帮办 " 服务窗口,实现 " 一站办到底 " 便民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通讯员 穆文静
一审丨编辑 费勇玮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