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2023-03-15
媒体视角 | 科创板累计摘“U”公司近四成注册制改革成效显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业绩快报的悉数披露,科创板 2022 年成绩单基本出炉。2022 年,科创板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已分别迈入万亿、千亿 " 大关 ",其中 47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整体发展情况良好,继 2020 年、2021 年年报 9 家公司摘 "U" 后,2022 年年报预计共有 9 家公司摘 "U",累计 18 家公司在上市后实现扭亏为盈,占比近四成。注册制改革下,科创板 " 厚积 " 研发的力量,发挥资本 " 赋能 " 的作用,以多元包容的制度创新扶持更多硬科技企业走过蓄力期、共享新经济发展与动能转换的 " 丰收季 "。

发展态势良好 累计摘 "U" 公司近四成

科创板设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在第二至第五套上市标准中取消了盈利指标要求,有力地支持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一批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暂时未盈利或者未实现收入的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已有 47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数据显示,科创板 47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整体发展向好,注册制改革成效显现。2022 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299.54 亿元,同比增长 22%,受研发投入加大等影响,总体亏损规模有所扩大。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以 2019 年为基数,上述 47 家公司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 79%,亏损大幅收窄 79 亿元,整体缩减幅度达到 37%。

回顾 2020 年和 2021 年年报,已先后有 9 家科创板公司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转正,并摘除证券简称 "U" 的特殊标识,包括中芯国际、仕佳光子、九号公司 -WD、康希诺、振华新材、天岳先进、百奥泰、炬芯科技、希荻微等。其中,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首家两地上市红筹企业中芯国际为科创板首家摘 "U" 企业,公司通过 A 股 IPO 募集资金净额达到 525 亿元,资本助力下产能扩充带动业绩增长,于 2020 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2021 年、2022 年连续两年收入年增幅超过三成,2022 年营业收入达到 495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 121 亿元。

根据 2022 年业绩快报,预计今年还将有 9 家公司摘 "U",包括上海谊众、沪硅产业、芯原股份、唯捷创芯、拓荆科技、安路科技、普源精电、艾力斯、格灵深瞳。2022 年年报收官后,科创板未盈利企业摘 "U" 数量将达到 18 家,占比近四成。

创新成果显著 商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得益于资本的助力,上市后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 年前三季度,47 家上市时未盈利科创板公司的合计研发投入达到 266.19 亿元,同比增长 39%。本年度预计摘 "U" 的 9 家公司中,多家公司表示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受益于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和商业化成果转化推广。

上海谊众于 3 月 1 日披露 2022 年年报,成为年内首家摘 "U" 的未盈利企业。作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上海谊众自上市后,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于 2021 年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截至 2022 年 10 月,公司已获批开展用于新增适应症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受益于紫杉醇胶束的商业化生产,2022 年营业收入大幅放量,合计实现 2.36 亿元,同比增加 5687%,归母净利润 1.43 亿元,同比实现扭亏。

无独有偶,艾力斯以优势管线积蓄动能,实现华丽 " 蜕变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9,625.19 万元,同比增长 50.21%;归母净利润 13,298.13 万元,同比增长 627.68 %;扣非归母净利润 8,014.70 万元,由亏转盈。公司上市以来,深耕肿瘤治疗领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到 27%。上市次年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获批国家一类创新药,商业化推广稳步推进,带动公司 2021、2022 年营业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公司核心产品伏美替尼的一线治疗适应症已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将进一步提高国内肺癌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切实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资本添翼 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

本年度预计摘 "U" 的 9 家公司中包含拓荆科技、沪硅产业、芯原股份、安路科技、唯捷创芯 5 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涉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芯片设计等多个环节。科创板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为关键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以沪硅产业为例,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上市前,因 300mm 半导体硅片业务前期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产生较大亏损。上市后公司持续加大产能建设,IPO 募集资金 24.12 亿元于 2021 年底投入完毕,公司通过再融资再次募集资金 50 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制造 300mm 高端硅片研发与先进制造等项目,进一步抓住半导体行业发展机遇。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累计出货超过 500 万片,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月出货量连创新高,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量产 300mm 半导体硅片正片产品、且实现了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CIS)等应用全覆盖的半导体硅片公司。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 2022 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较去年同期增长 2.47 亿元。今年 2 月,公司公告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 13.4 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成为科创板公司首单科创债。

再如拓荆科技,公司立足自主创新,深耕薄膜沉积设备,于 2011 年出厂首台 12 英寸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设备至中芯国际并通过验证,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和迭代,已形成 16 种不同型号的 PECVD 设备,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 PECVD 及 SACVD(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公司。受益于国内主要晶圆厂半导体设备需求增加,拓荆科技 2019 年至 2021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121%。2022 年度,公司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7.06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125%;归母净利润 3.69 亿元,同比增长 438%。预计 2022 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扭亏为盈,实现证券简称摘 "U"。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科创板坚守 " 硬科技 " 定位,针对战略新兴产业在一系列制度上进行大胆改革,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建设有着战略意义。

(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中芯国际 科创板 科技创新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