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3-04-14
淋巴瘤靶向新药优罗华在粤开出首批4张处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2023 年 4 月 3 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李文瑜主任医师开出了全球首个靶向 CD79b 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优罗华(维泊妥珠单抗)在广东省的首批 4 张处方。这四位患者均为罹患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患者。

" 这 4 位 DLBCL 病人来自广东的不同城市,其中 3 位初始治疗患者都正当壮年,两位 32 岁,一位 41 岁,有强烈的根治愿望,很早就打听到有这个药,希望能用上更新的药,特别积极地希望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甚至根治;还有 1 位是 56 岁复发难治的女士,她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对创新药相当了解,愿意让母亲用上更好的药,改变治疗结局。" 李文瑜表示,在得知药物获批上市后,他们很快就如愿用上了新药。患者用药后,身体状态良好,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没有不良反应。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李文瑜主任医师

淋巴瘤的整体的发病率是 6/10 万,每年以 5% 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有 10 万名新发的淋巴瘤。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 70%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

相较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DLBCL 预后更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整体淋巴瘤 5 年生存率仅为 38.4%,与 "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 提出的 2030 年总体癌症患者 5 年生存率达到 46.6% 的目标仍有差距。

20 多年来,以原研利妥昔单抗为基石的 R-CHOP 方案显著改善了 DLBCL 患者的预后,50%-60% 的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但由于 DLBCL 具有高度异质性,仍然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却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临床之需,许多患者仍面临复发难题。全球首个靶向 CD79b 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优罗华(维泊妥珠单抗)革新了 DLBCL 一线及 R/R 治疗的格局,尤其是突破了 20 余年来 DLBCL 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 " 天花板 ",患者的生存获益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3 年 1 月,优罗华两项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分别为: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用于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以及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一项一线适应症在中国获批的时间早于美国。

3 月 19 日,优罗华在中国正式商业化上市,标志着中国 20 多年以来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领域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治疗标准。

自优罗华(维泊妥珠单抗)商业上市以来,全国的患者陆续开始使用维泊妥珠单抗,带给血液疾病患者更多的 " 治愈 " 期待,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也让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李文瑜指出,虽然 DLBCL 病人的中位发病年龄为 56 岁,但现在年轻病人的比例不低。" 三四十岁的年轻病人不再少数,他们可能还没结婚、没生孩子,也可能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得病,他们非常痛苦,生存欲望非常强。

DLBCL 初始治疗就追求根治,将好药放在前面,减少复发可能。DLBCL 一旦复发,就要进入二线标准治疗,即大剂量化疗加上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花费高,大剂量化疗让病人也特别辛苦,除了年轻、身体好的病人才能承受外,部分病人还没效。" 把最好的最有效的治疗放在一线,才是性价比最高最划算的做法,这样病人花钱相对较少、取得疗效最大化。"李文瑜称。优罗华中国获批是基于 POLARIX 研究,该研究对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亚洲亚组数据的分析显示,优罗华用于初治 DLBCL 患者治疗,降低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达 36%。

不像其他的恶性肿瘤是追求多活一段时间,淋巴瘤治疗是追求根治的。大概 60% 的人是可以根治的。一旦根治,病人就回归正常,不用受疾病的拖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获得正常寿命。很多年轻病人可以正常结婚、生孩子。

" 如今 DLBCL 诊疗的知晓率还不足,病人以为得了肿瘤很难治,就放弃治疗或用偏方等。" 李文瑜指出,实际上,病人一是应该知道,DLBCL 治愈率很高,疾病治疗中要根据医生建议积极进行标准治疗;二是新药非常多,可以根据他的经济情况去选择适合他的药;三是治疗越早开始越好。

据悉,目前优罗华中国内地定价远低于欧美及中国香港地区,单个疗程需要 3 万元 -4 万元,整个标准化治疗需要 6 次疗程。由于治疗中还需要使用其他化疗等药物,6 个疗程的总价约为 30 万元。但得益于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些病人通过惠民型医疗保险或者商业保险等,还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报销。李文瑜教授呼吁,希望这样新的标准化治疗用药能尽快进入医保,让更多弥漫大 B 淋巴瘤病人受惠。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相关标签

淋巴瘤 美国 癌症患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