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和大家聊一聊精读的问题。
苏东坡曾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句话出自他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什么叫 " 失解 "?古代各个地方把考生送到中央朝廷去考进士叫解送,没有考上的就叫失解,就是落第。因为当时的首都是汴京," 西归 " 就是回到了西北去。
安惇秀才考进士没有考上,苏东坡便写了这首诗劝慰他。苏东坡一起笔就说: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宽慰安惇的话,其实是化用三国董遇之语。
据《三国志 · 魏志》记载,魏国人董遇学问渊博,很多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这本书读上百遍,你自然能领会其中的精髓。
我今天为什么和大家讲精读的问题?因为我们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浮躁,读书往往不是使自己变得深刻,使自己能够独立思考,使自己的见识、专业能力大大提高。
我们更喜欢读一些轻松的书,甚至连书都不想读,只想看那些鬼视频,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而且很多人读书往往喜欢泛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 "," 旧书 " 主要是指经典,值得我们反复去读的经典。
所有在专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把他所学专业的经典读到烂熟于心的人,无论理科、工科还是文科。
我的导师曾说过一个令我受益无穷的话,他说:" 一个学者,屁股底下一定要坐几本书。"
什么意思呢?你一定要把你那个专业的经典搞熟几本,这几本经典搞熟了,你就很牛。如果你一辈子飘着读书,你的专业里一些最重要的经典,你读的不深不细,你绝对是缺乏深度的。
正如有人说:你有没有灵性,你风不风趣,你机不机智,那是人的天性;你有没有见识,你深不深刻,是你下了功夫没有。
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戴震,他读书有个特点—— " 学贵精不贵博 ",他主张读书要精研。
他有段名言:" 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之为真知也。"
意思是你知道十个东西,但没有一件是你真正知道的,就是一知半解,那就不如你知道一件事,而对它是真知。
我们对一件东西想做到真正的知道,是要下很多苦功夫。所以要读经典,要反复地读,而且要深入地思考。
你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或者通过你大量学习,看看你那个专业有哪几本书值得你终身下苦功夫。
" 旧书不厌百回读 ",要读一百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个书一定要选精选好。
清朝人编的《格言联璧》中有一段名言:"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大意是说,书桌上书不可多,而你的心中所记得的书不可少。
为什么说你书桌上的书不能多呢?如果很多书放在你书桌上,你就很浮躁,这本书翻一下,那本书翻一下。我经常发现很多孩子读书,随便翻翻,这是要不得的。
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上班族,你一定要把一些经典读熟。
我的小孩是数学专业,我就告诉他:
" 你一定要把你们专业的几本最经典、最深刻的书籍放在枕边上反复揣摩,不仅是读熟,而且要了解它的思路,它的推理过程,那么你就会逐渐地有所收获。"
我们在读一本经典书籍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个作者说了什么,而且还要知道这个作者是怎么说的,更要知道这个作者说的对不对、说的好不好。
我们首先是要知道它,它到底说的是什么,就是把握住它的中心。
你要想自己有所提高,光知道它说了什么还不行,一定要回去重新细读。读什么呢?它是怎样说的,就是它是怎样推理的,它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它是怎样论证的,这个论证的过程极大的重要。
对于一个学者来讲,比如说工科、理科,一定要知道它是怎样来解这个题。
第一步是要知道它说了什么;第二步是要知道它是怎么说的,就是它的论证过程;第三步就要知道它说的好不好,它说的对不对,这就是你的见识。
所以我希望我们年轻的朋友静下心来读经典,哪怕你一年读一本,两年就读了两本,三年就读了三本,四年就读了四本。一个人真正伟大的经典,你读了四本,那你就很牛。
经典不是说读了,我就有收获,读了要经常复习。
《增广贤文》中曾这样说道:"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读一本新书,如同得到一个新的朋友;看一本旧书,就像跟老朋友会面一样。
所以我们要经常读一些经典,读得很熟了,要重新去温习。你每次重新复习经典,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凤凰网的记者曾经采访过我,我就把我书房里的经典书给他看。同样一本经典,我要买好几种版本,即使同一种版本我也要买几本,因为我怕丢了。而且反复地读,反复地读,反复地读,这点很重要。
朱熹曾有言:"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你泛泛地读,不如精读深思。他还说读书应该 " 心到、眼到、口到 ",我再加一句 " 笔到 "。
你读经典的时候,首先要心到,就是高度专注,而且深入地思考;眼到,要看得特别准,不要读得不精不细。为什么要口到呢?我们古人说经典书,比如说一篇名文,优美的散文与优美的诗歌不能默看,一定要诵出来,诵读很重要。
除了 " 心到、眼到、口到 ",还要 " 笔到 ",就是要写笔记。你以为你懂了,其实没有。
我研究生毕业以后,爱搞一点英文翻译,读了一篇散文、一首诗歌或者一本小说后,我总以为我读懂了,其实并没有。
当我翻译的时候,我就知道很多我没读懂,甚至很多我搞错了。后来我就发誓,每读一本经典著作,我一定要开卷动笔,这点很重要。
《格言联璧》中有一段话:"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它说古今来世代显贵家族,无非是积德积善,天地间第一等好的人品,还是由读书培养。
后来民国初年的大出版家张元济把这句话改成了一副对联,他说:"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同学们 ~ 读书吧!读经典,反复读。
来源:戴建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