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丹
每周一晚上,在黑龙江大学文汇楼 445 教室,学生们的课堂上就会飘起咖啡的香味。在互动品鉴咖啡环节,同学们还能当堂畅饮 …… 这是一门 " 咖啡文化 " 选修课。近期,这门课的现场视频也红到了网络,被网友们戏称 " 喝咖啡也能拿学分 "。
这门以品咖啡、做咖啡为主选修课,一直以来颇受黑龙江大学学生们的追捧。每年," 咖啡文化 " 课程名单一进入选修系统,60 人的名额在短时间内就被选定。同学们说,在大学课堂上喝一杯自己做的精品咖啡,幸福感爆棚。
" 咖啡文化 " 选修课每学期招 60 名学生
" 咖啡文化 " 课程是黑龙江大学继成功开办茶文化、服装设计、健美操等选修课之后,开设的又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 咖啡文化 " 于 2013 年开设,每学期招收 60 名本科生,共 18 课时。开设之初为线下报名,不计学分,结业后颁发证书。
第一年开课报名时间是下午一点半,但不到一点钟,已经有两百多名学生在排队报名,最终前 60 名学生成功报名。目前," 咖啡文化 " 课程采取线上报名的方式,指定时间选择报名,选修后有一学分。学生由电脑截取,凡是在校本科生都可以参与报名。
" 咖啡文化 " 选修课教师朱敏是后窗咖啡的创始人,他从事咖啡行业已经 17 年。大学时期学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对咖啡的认知是小时候父亲经常需要熬夜写作,每到晚上就会冲一杯硬块的咖啡,因为需要用热水不断地冲,咖啡才会融化,所以每到晚上,屋里都弥漫着咖啡的味道。
他从 2006 年开第一家咖啡店至今,至少开过六七家咖啡店。取名 " 后窗 " 咖啡,也是借鉴了同名电影的名字。因为第一家店就开在黑大家属楼中,经常有学生来店里边喝咖啡边交流电影。2020 年受疫情影响,黑大的 " 后窗咖啡 " 无奈闭店。但是店里十几本留言簿,都被朱敏保留着,放在了端街的店里,供客人来回忆。
咖啡对于朱敏来讲,已经成了一种饮料,每天喝咖啡比喝水还多,因为每天要通过试喝各种咖啡,来了解豆子的状态。好的咖啡就像音乐一样,有层次感,丰富性,中间的味道也要有变化。
课堂上现场制作并品评咖啡
据朱敏介绍,对咖啡课程感兴趣的男女同学比例各占一半,疫情期间曾开展过线上课程,这学期又恢复了线下授课。每次来上课,他都背着几大包的器具,里面装着制作咖啡的工具,有咖啡豆、试管、试纸、杯子等。
" 咖啡文化 " 课程主要讲解咖啡通史,以及咖啡的基本常识,从种子到杯子的过程。每节课他都会图文并茂地讲解咖啡的基础知识,结尾还会做一些有意思的咖啡演示。每次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闻到、听到、看到和咖啡有关的知识,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室里都有咖啡的香味。
课堂上,朱敏教学生们现场制作并品尝一种咖啡,学生们在朱敏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体验咖啡的制作流程,学习咖啡拉花等专业技巧。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品鉴咖啡,即便有时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依旧不愿离去。
有学生选了四年,都没有选上
近期,朱敏把学生们在课堂上给他拍摄的一些小视视频发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想到一下子获得几十万人的关注。在抖音上,这条视频有四千多点赞,800 多条留言。在小红书上,有 5 万人关注。更多人在视频下留言," 老师,不是本校的学生可以去旁听吗?"" 三年没抢到的课程在小红书上看着了!"" 这课选的很难,选了 4 年没选上 ……" 其中,有一条留言 " 我也想去旁听行不行 " 获得了 154 人点赞。还有一些本地其他学校的学生在下面留言," 老师,可不可以来我们学校授课 " 等。
通过每学期和学生们的接触,朱敏也更具象地了解到当下年轻人对咖啡的态度与兴趣。课堂上的提问,也无拘无束,学生们第一个问题就是每天能喝多少杯咖啡,每周能喝多少杯咖啡 …… 现在,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在寝室自己手冲咖啡,学生们还互相交流味道。
朱敏说,黑龙江大学开设咖啡文化这类课程,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又注重实际操作,可以在高校浓厚严谨的学术氛围中补充一些人文修养和艺术气质。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