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15 日至 20 日是《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的第二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5 月 16 日上午,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总体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有家暴倾向的父亲要求行使探望权
发布会上,员额法官张怡发布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吸毒成瘾、有暴力倾向的父亲起诉要求行使探望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事人老孙与前妻在 2007 年协议离婚,约定当时年仅两岁的儿子小孙由老孙抚养。可离婚后,老孙吸毒成瘾,甚至强制戒毒了两次,无力独自抚养儿子,小孙便一直由前妻抚养长大。2021 年初,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孙,前妻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将小孙变更为由自己直接抚养。
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家事调查官曾对案件当事人进行了案后回访,发现由于老孙性情暴躁,经常对儿子使用语言暴力,甚至在探望过程中打伤了前妻。老孙的种种行为导致父子关系日渐恶化,小孙对父亲的行为失望透顶,变得愈发不想与父亲见面。
变更抚养权半年后,老孙发现无法联系上儿子,探望变得困难。老孙认为是前妻从中阻挠,于是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探望权。
掌握案情后,法官很快意识到老孙提起的探望权纠纷治标不治本,老孙不认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改正对前妻恶意揣度的错误认知,就无法解决父子间的矛盾,甚至会加深与儿子的隔阂。承办法官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介入,在开庭当天对孙家父子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面谈技巧和测量工具了解到,小孙因父亲殴打母亲的不当行为,心中缺乏对父亲的信任感,因此抵触与父亲老孙见面。心理咨询师将儿子的真实想法传达给老孙,并与法官一同对老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老孙意识到探望权的行使不应纠结于他与前妻之间的矛盾,更不应该用暴力行为将儿子越推越远,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倾听儿子的内心、了解儿子的真实需求与想法。
经过一上午的心理疏导,老孙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儿子小孙带来的身心伤害。最终,老孙意识到以起诉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亲子矛盾,他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庭申请撤回起诉。虽然儿子小孙在心理疏导当天仍做不到与父亲正面沟通,但他在庭后将自己的想法和希望的探望方案写在纸上,并通过心理咨询师转交给老孙。读完儿子稚嫩工整的字句,老孙心中感到了久违的宽慰,他在儿子的字迹后回复,表示愿意在结案后不断努力,今后将以实际行动修复亲子关系。
下一步,雨花台区法院将以 " 防未病,治已病 " 为核心理念,推动落实婚姻家庭辅导书院工作,建立建成集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家风文化展示、家庭文明建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司法服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元化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拓宽家庭教育指导路径,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传递司法温度、彰显人文关怀。
受理家事案件 1537 件,调解或撤诉率超 70%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 2020 年以来,雨花台区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 1537 件,包含离婚纠纷、抚养纠纷、探望权纠纷等多种案件类型,调解或撤诉率超 70%,离婚再诉率和离婚后延伸诉讼率不断压降,建立未成年人成长档案 147 件,为 416 名当事人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为不少于 200 名当事人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多起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被评为市级及以上典型案例。
《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雨花台区法院坚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办案过程中引入家庭教育指导,从引导和帮助家长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出发,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推动家庭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组建 " 法官 + 心理咨询师 + 家事调查官 " 专业家庭指导团队,充分发挥现有的家事调查官制度及心理疏导机制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协同教育机制,做好跟踪回访、关心扶助和普法宣传工作,持续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长远作用。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子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