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3-05-16
每周一籍|江苏文库方志编之《嘉靖惟扬志》:扬州,你有几分像从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嘉靖惟扬志

【明】朱怀干 修

【明】盛仪等 纂

凤凰出版社

2021 年 01 月

内 容 简 介

扬州、惟扬、维扬、广陵、江都、江平郡 ……

扬州,你到底有几个名字?

古代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是一个 " 扬州 " 吗?

历史上," 扬州 " 不论是名字还是范围,都不断经历着变迁。

" 淮海惟扬州 " 出自《尚书 · 禹贡》。全国分为九州,扬州是其中之一。

《嘉靖惟扬志》是扬州现存最早志书,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惟扬 " 本指古扬州,志书名沿用古义。

《嘉靖惟扬志》之古扬州图

春秋楚怀王十年(前 319),楚国在今扬州市广陵区西北蜀冈筑广陵邑。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在广陵邑的基础上置广陵县。

秦亡汉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广陵是吴国的都城。刘濞在封地大量铸钱、煮盐,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位。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吴国被废除。

此后,西汉王朝在这里先后置江都国、广陵郡、广陵国 …… 是郡,还是国?反反复复。王莽篡汉期间,广陵郡一度更名为江平郡,新莽灭亡后恢复旧名。

东汉,广陵继续在郡或国之间 " 摇摆 ",又屡次建为侯国、公国、王国,废置无常,还析置、改置海陵郡、阳平郡、神农郡、江阳郡,侨置南兖州。

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今扬州境入北周,改南兖州为吴州,仍治广陵。

隋开皇九年(589),吴州更名为扬州。这是今天扬州地区得名 " 扬州 " 的开始。

△ 《嘉靖惟扬志》之隋唐扬州图

隋唐以后,扬州还是不断经历着 " 改名 "" 改户口 ":江都郡、南兖州、邗州、扬州、广陵郡、江都府 ……

元至元十四年(1277),扬州升为路。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入据扬州,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不久更名维扬府,又改扬州府,治江都县。

以距今较近的明清为历史 " 横切面 ",扬州的范围和现在也不完全一致。

△ 《嘉靖惟扬志》之明嘉靖扬州府并所属州县总图

明初,扬州府辖通、泰、高邮三州与江都、仪真(今仪征)、兴化、泰兴、如皋、海门七县。截至清末,下辖高邮州、泰州,及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八属。

今天,扬州是江苏省辖市,领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宝应县与高邮、仪征两个县级市。

《嘉靖惟扬志》所记,远溯三代,详于唐、宋、元,明代尤其详细。书中有关唐宋之前的史料,不限于明代扬州,包括了江淮南北广阔区域。

扬州是淮盐中枢,盐务是扬州要政,因此单设《盐政志》一卷,系统记述扬州历史上盐制、盐法、盐务机构以及制盐之法等,并集中收录汉至明代有关盐务的诏议奏疏。这些资料,有益于扬州盐业经济的研究。

其中,《历代志》记载了南宋名将韩世忠、岳飞在扬州一带抗金的事迹,宋末李庭芝、姜才扬州抗元事迹。《杂志 · 外传》记述元末张士诚起兵始末。这些大多不见于正史,是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

《江苏文库》出版,以明嘉靖原刻本为底本影印。

作者简介

《嘉靖惟扬志》三十八卷,明朱怀干修,盛仪等纂。

朱怀干,字守正,明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刑部主事,以议皇亲张延龄狱,谪泰州同知。嘉靖二十年(1541)来任扬州知府,在任恤刑狱,兴学校,节冗费,以拒不受贿反谪韶州同知。进思南知府,又以直忤监司,罢官归。

盛仪,字德璋,号蜀岗,明江都县(大略相当于今扬州市江都区)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礼部主事、监察御史、山东按察使、湖广按察使,官至太仆寺卿。以清峻著名,及致仕归,囊无余赀,薄田敝庐,仅足自给。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根据《江苏文库 · 方志编》书目提要整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