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3-05-20
格力放弃造手机?曾豪言:不比苹果差、分分钟灭掉小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以前的董明珠,在手机业务上意气风发,曾喊出 " 格力手机不比苹果差 " 等口号。如今,却传出了格力放弃造手机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报道称,格力手机业务最早在珠海组建,于 2019 年左右将核心团队搬至深圳,但从去年开始,深圳团队逐渐解散,到 2022 年中期还剩 40 余人,之后 " 深圳团队全部解散,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

对此消息,格力电器尚未进行公开回应。但搜索 " 格力手机 " 官网,会发现该网站已经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 格力手机 " 公众号的最后一篇更新也停留在 2020 年 4 月。不过在格力官网,仍能搜索到大松 G5 和大松 G7 两款手机。

图片来源:格力官网

实际上,格力手机业务团队的 " 解散风波 " 只是格力近年来多元化转型的缩影之一。2022 年,格力空调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七成。从孟羽童离职,到 " 放弃造手机 " 传闻,近期频频成为焦点的格力要如何破局?

手机业务曾被寄予厚望

曾经,董明珠也对手机业务寄予厚望。

2015 年 3 月,董明珠到广州中山大学演讲,在互动交流环节中,董明珠突然拿出了一部贴有 "GREE"LOGO 的手机,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了出来," 我已经在使用,效果很好 "。

而在那年 1 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董明珠还豪气地放话称:" 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在 2015 年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也曾公开表示:" 格力有 6 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要是我做手机,我就让消费者三年不换手机。"

2015 年 6 月,格力电器发布了格力手机一代,当时售价为 1600 元。2016 年 6 月,格力手机二代上市。2017 年 6 月,格力手机三代上线。可以看出,格力手机早期曾按照 " 一年一代 " 的速度更迭。在 2017 年格力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也曾意气风发地说:" 华为卖第一,我们就卖第二。"

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格力手机业务的发展始终不及预期," 卖第二 " 也成为了空谈。尽管如此,董明珠对格力手机业务的看好也没有衰减,在 2022 年格力电器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被问及 " 格力是否要做新时代的苹果 " 问题时仍表示:" 我现在做的手机不比它(苹果)差 "。

然而,再多的看好也比不上实打实的成绩,从销量来看,格力的大松手机始终不温不火。5 月 19 日,在 " 格力董明珠店 " 中,大松 G7 手机 "8+256GB" 版本的远黛灰和玉脂白两款颜色手机销量分别为 5000 多部和 2000 多部,大松 G7"8+128GB" 版本的远黛灰和玉脂白两款颜色手机销量分别为 1000 多部和 300 多部。

实际上,近年来手机行业的整体销量也在下滑。IDC 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6544 万部,同比下降 11.8%,延续了 2022 年以来每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 10% 的趋势。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全球角度来说,智能手机的保有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如果说以前从 10% 增长到 50% 是增量市场,那目前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今年和明年、后年的手机保有率不会有明显区别,大家的换机意愿出现明显下滑。"

在手机市场整体步入寒冬且格力手机迟迟未能打开市场的情况下,格力电器是否还有必要花较大的人力、物力持续给手机业务 " 输血 "?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格力电器试图多元化布局

手机业务的发展不及预期,其实也体现了格力电器近年来多元化的结果。

2022 年财报显示,格力电器该年度空调业务实现营收 1348.59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71.36%,占比较 2021 年不降反增了 1.25 个百分点。

而对比来看,美的 2022 年暖通空调业务的营收为 1506.35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 43.8%,消费电器营收为 1252.85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 36.43%。

可以看到,美的不仅在空调业务的营收上超越了格力,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比还显著低于格力。这意味着,同为 " 白电三巨头 " 的美的已经在小家电等消费电器上找到了新的增长动力,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自 2020 年以来,受宏观环境不佳,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空调市场曾经历 3 年的连续下滑。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2022 年中国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 5714 万台,同比下降 3.3%。在这种背景下,过于依赖空调这个单一产品将对家电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尽管格力电器涉足了手机、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等多个领域,以期找到新的业绩增长极,但这些尝试都未帮格力真正走向多元化,反而部分业务还对公司业绩形成了拖累。

2021 年,格力电器以 18.28 亿元的价格拍下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银隆新能源 ")30.47% 的股权,成为了控股股东。但收购至今,银隆的账面净资产却不断缩水。据格力 2022 年年报,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银隆新能源 2022 年度净亏损达到 19.05 亿元,净资产从年初的 21.47 亿元大幅缩水到 2.37 亿元。

除此之外,格力电器也在发力电商直播带货。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1 年 " 格力董明珠店 " 直播带货迎来高速发展,公司开启双线融合的 " 新零售 " 营销模式变革," 新零售 " 以 27 家销售公司、70+ 家线上经销商店铺、3 万 + 家线下专卖店、第三方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国的双线销售网络。

不过近期,格力电器直播带货的 " 主将 " 之一孟羽童离开了格力,也为公司直播带货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格力电器员工数量持续减少,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格力电器在职员工总数约 7.24 万人,较 2019 年底的 8.88 万人减少了 1.64 万人。

与之对应的是美的和海尔的员工数量不降反增。2022 年底,美的在职员工数量为 16.62 万人,较 2019 年底的 13.49 万人增加超 3 万人。2022 年底,海尔智家在职员工数量为 10.96 万人,较 2019 年底的 9.98 万人增加近 1 万人。

股价方面,截至 5 月 19 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 34.82 元 / 股,较 4 月 21 日高点 42.62 元 / 股跌超 18%。

尽管多元化转型暂时受挫,但今年以来空调市场逐渐回暖,格力电器也有望打开增长空间。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3 年空调预计内销出货 8322 万台,同比增长 3.7%。2023 年一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约 354.56 亿元,同比增加 0.56%,实现净利润约 41.09 亿元,同比增加 2.65%。

中原证券研报表示,基于当前消费环境复苏以及出口回稳趋势考虑,格力电器空调主业收入有望随行业旺季到来显著增长。同时,随着 B 端智能装备以及绿色能源等业务的加速拓展,或将为公司注入长期成长动能。

来源:证券时报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相关标签

格力 董明珠 格力电器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