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驱车从上海临港出发,驶过 32.5 公里长的东海大桥,便来到了洋山深水港。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作业繁忙有序,一排排高耸挺拔的桔红色起重机不知疲倦地搬运着集装箱,来自全球各地的远洋货轮有序靠泊进行装卸。在干净整洁的码头内见不到一个人,只有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导引车(AGV)在港区内穿梭往来,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放到堆场指定位置。
40 多年前,我国开启了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的航线,迈出了上海港走向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一步,此后随着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上海港从百万箱港区迈向千万级的港口,2022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4730 万标准箱,连续 13 年蝉联全球第一。近日,中共海关总署党校第 21 期中青班 40 名学员前往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现场感受全球第一大港的魅力,感受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思考探索应用智能化手段推动监管效率和质量双提升。
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位于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智能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核心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 中国芯 " ——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 系统),装卸运输均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可实现 24 小时连续作业,在实现人工成本下降 70% 的同时,效率提升 30%,且装卸过程所涉及的三大机种全电驱动,真正做到绿色 " 零排放 "。
" 曾经配载一艘船需要 4 小时,现在只需 15 分钟;曾经运输车辆需要人工驾驶,如今已有运用 5G 技术的高度自动化驾驶智能重卡车参与运货,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新科技、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巨大变化。" 听完港口工作人员介绍,中共海关总署党校第 21 期中青班学员魏莱不禁感慨," 作为海关监管战线的一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口岸监管工作中学习、借鉴、利用洋山港先进的理念、经验、方法、技术,不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断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在‘智关强国’行动中,贡献海关监管人的智慧和力量。"
2019 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四期码头加速建设,科技赋能更加显著。通过自动检测、智能道口等智能系统的应用,洋山港四期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提升近 30%;船舶作业签证无纸化等项目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打造散 / 件杂货码头生产运营软件,构建以 "GIS 数据跟踪 "" 船舶信息大数据展示 "" 智慧港口三维数据融合 " 为主体的生产管理 " 智慧眼 ",持续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辐射能级。
" 海关工作中,我们要紧盯业务一线科技应用的难点堵点痛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解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有限监管资源之间的矛盾,科学精准防范风险,提升海关工作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助力海关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海关总署党校第 21 期中青班学员廖东南表示。
结束参观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始终胸怀 " 国之大者 ",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进 " 智慧海关 " 建设和开展 " 智关强国 " 行动,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海关现代化,聚焦促进外贸 " 稳规模、优结构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孟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