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5-26
深度|三个经济薄弱村“抱团取暖”,探索乡村振兴的“响水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产业繁荣一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乡村因存在竞争关系,发展产业也是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现象较为普遍。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采访调研时发现,当地三个经济薄弱村签订了合作共建共同富裕协议,通过优势互补、资源联动的方式 " 抱团取暖 ",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三个村子同签一个协议

5 月 25 日,响水县小尖镇镇政府会议室里,一场名为 " ‘乡村联建 同质联营’,共同发展集体经济战略合作共建 " 的签约仪式举行。该镇杨回村、姜圩村和韩荡村签订了战略合作共建协议,以及养牛、菊花种植的产业合作协议。

△签约活动现场

合作包含两大项内容,除了共同开展党员干部交流培训外,还有共同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具体内容为:合作协议期限内,三方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壮大特色产业,在技术、场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相互扶持,提高杨回村肉牛产量,扩大姜圩村菊花种植规模,带动韩荡村农旅产业发展,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杨回村、姜圩村和韩荡村均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它们相互接壤,土壤、气候、人文等环境相同。三个村的基本情况是:杨回村面积 5.44 平方公里,以牛羊养殖和屠宰为主,全村共 626 户,常住人口 852 人;姜圩村总面积 6.1 平方公里,村民 681 户,常住人口约 900 人,总耕地面积 5779 亩;韩荡村耕地面积 8152 亩(旱地 5900 亩、水地 2252 亩),人均耕地面积 2.74 亩,全村共有 663 户,常住人口 1032 人。

△三个村的第一书记签约

签约现场,小尖镇镇长朱磊对三个村的乡村共建模式非常期待。" 这次共建活动是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次大胆创新,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示范意义。" 朱磊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科学谋划产业合作,对好的项目可以适当扩大合作范围,带动更多的村集体加入进来,形成共同富裕新局面。

三名第一书记同唱 " 一台戏 "

" 我们三个第一书记经常在一起,一起想出了这个点子。"32 岁的涂放是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杨回村第一书记,他任职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2 年 6 月,受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派加入省委驻响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赴响水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与涂放一起到响水县的还有江苏省委编办二级调研员刘婕,她担任响水县小尖镇韩荡村第一书记。" 因为第一次接触基层农村工作,一开始只能不断深入乡村开展调研走访,一边熟悉情况一边厘清思路。" 涂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刚来的时候语言不通,很多时候到村里走访需要带一名村干部当翻译。

" 刚驻村的时候,我和刘婕并不知道就在隔壁的姜圩村还有一名省派第一书记。" 来村里没多久,响水县小尖镇姜圩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童黎主动联系了涂放和刘婕," 我们三人刚一碰面,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帮促工作开展交流,因为童黎比我们早驻村半年,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和难点都会找他商量。"

△杨回村第一书记察看养牛场

2022 年年底,基于杨回村牛羊养殖的特色,杨回村与韩荡村共同谋划了黄牛养殖场的建设项目。" 有一回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三人聊到了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点,同时也发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 基于杨回村、韩荡村之前的成功合作,三名第一书记一致提出:" 同屏共振唱好乡村振兴一台戏,以后我们几个村要抱团发展,各村有好的项目都要带上另外两个村。"

三个特色村拉长产业链

5 月 25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响水县小尖镇的乡村看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水泥路面的乡村道路宽阔畅通。在杨回村的临时牛场里,近百头黄牛在安静地吃着饲料。" 以前老牛场脏乱差,设施老旧,夏天蚊虫特别多,等搬到标准化牛场建好后,环境和效益都会有根本的变化。" 养牛大户杨守成充满了期待。

△杨回村标准化养牛场规划图

杨守成所说的标准化牛场将在 6 月份动工,300 多万元建设资金由省委驻响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筹集。" 可以容纳 500 头牛,经预测,村集体投资肉牛养殖年收益率可达 16% 至 30%。" 涂放说,村里充分发挥肉牛养殖技术优势,协调养殖公司,面向合作村提供肉牛养殖技术、场地、饲料以及管理人员,由合作成员村集体出资购买幼牛或半大牛,在杨回村养殖场代养,待牛肉销售后扣除人工、饲料、租金以及管理费后,将成本及收益部分返还出资村集体,在带动成员单位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扩大杨回村肉牛养殖规模。

△杨回村标准化养牛场即将动工

漫步在姜圩村,道路两侧都是太阳能路灯,路边和农户的房前屋后,嫩绿的菊花苗长势喜人。" 每亩地的菊花种植年产值可达 5000 元,不仅可以增收,还能美化环境。" 姜圩村党总支书记朱晓飞表示,村里具有成熟的菊花种植经验和即将完工的烘干厂房,为帮助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村里鼓励合作的村利用房前屋后等闲置土地种植菊花,并协调村内种植大户,向大家提供菊花幼苗、种植技术支持以及收购保障。

△姜圩村的菊花苗长势喜人

" 我们有美丽的荷花塘,村里和村民可以购买姜圩村菊花苗,种植菊花,用工作队的帮促资金入股杨回村的标准化养牛场,不仅能参与分红,还能带动我们村的农旅产业发展,盘活闲置土地和剩余劳动力。" 韩荡村第一书记刘婕自信满满," 他们两个村的产业发展壮大了,我们村也跟着一起受益,反过来我们的农旅产业还会惠及周边村居。"

三村一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当然,三个经济薄弱村的顺利 " 牵手 " 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 三个村都面临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压力,急需找到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村书记和种、养殖大户都非常积极,抱团合作意愿强烈。" 在确定共建合作的想法之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向省委驻响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以及乡镇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县、镇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 这是创新之举,开了先河。" 响水县委副书记、省委驻响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雷延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几个村都在黄河故道的重点区域,对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各村要切实发挥好支部书记的火车头作用,要有强村富民的举措和思路;三个村是一个共同体,要切实发挥好特色优势,在后续的合作共建中,找准最大公约数,贡献自己的长处;乡村振兴绝非一日之功,路径和办法大家都在探索,要进一步深入下去,研究制定具体的年度任务清单,形成可观可感的措施,真正带动村集体和老百姓的收入实现双丰收。

可喜的是,三个村刚开始合作,就带来了好的变化。" 我们三个村每年的考核都是在一起,相互之间也会比较考核情况,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很多村内部的‘机密’我们都不怎么交流,比如集体经营收入数据、村内产业盈利具体情况等基本都不会讲得太细。" 如今,三个村交流的内容逐渐深入,一些乡村产业的实际情况和考核也坦诚布公。

通榆河是盐城的母亲河,杨回村在通榆河西岸,姜圩村被通榆河贯穿,韩荡村在通榆河东侧。" 我们经常半开玩笑地调侃说,我们三个村以后做大了是不是可以叫‘通榆河三角经济带’了!" 三名第一书记笑得特别甜。

现代快报 + 记者 陶展 姜振军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战略合作 盐城市 高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