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文颖)在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编辑是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审稿大师;是在电脑前为整理编稿而焦头烂额的 " 码字工 ";是给拖延症作家打无数个电话 " 催更达人 "…… 真实生活中的编辑是什么样子?近日,著名作家陈仓、李清川共同编写的《他们和他们:作家眼中的编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推出,书中讲述了 60 位当代作家与 43 位文学名编辑的幕后故事。
《他们和他们:作家眼中的编辑》是一本当代作家写文学编辑的 " 印象记 " 合集,书中内容采取 " 大家写大家 " 的独特视角,收录名刊名编的朋友、同事等最亲近的人眼中有关他们的形象和点滴趣事。
" 在我所有的朋友当中,最具戏剧性的朋友是朱燕玲。" 书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写下了他与编辑朱燕玲之间的故事。毕飞宇回忆,他的处女作《孤岛》,正是朱燕玲从堆积如山的稿件中翻出来的。"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我要说,遇上燕玲实在是我的幸运。她的认真和善良帮助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 要知道,在燕玲发表我处女作的时候,退稿已经退得我快发疯了。你越是有信心,你越是要发疯。是燕玲第一个从黑暗当中向我伸出她的手。"
作家们眼中的优秀编辑,不仅有识人慧眼,更有着厚实文字功底。著名作家贾平凹是《美文》杂志的主编,书中,他这样评价副主编穆涛的文笔:" 穆涛的文有点像黄宾虹的画,以世界的角度来审视和重铸民族的传统,又借传统的伸展或转移来确立自身的价值。"
读《他们和他们:作家眼中的编辑》,总能感觉到这些一直以来 " 隐身 " 书籍之后的编辑们,其实各个都是深藏不露的 " 高手 ":他们在纸稿堆里发掘了毕飞宇,他们为文老熟让贾平凹又敬又畏,他们不拘文体慧眼识得陈仓,他们和苏童在阁楼夜谈创作,他们画一幅肖洛霍夫令徐则臣垂涎 …… 他们发现作家,发现作品,推出一本本好书,构筑着读者们的文学梦。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