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 月 28 日),C919 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 C919 大型客机,执行 MU9191 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顺利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成功完成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根据计划,在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从明天(5 月 29 日)开始,东航首架 C919 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 — 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今后,广大旅客可以选择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了!
C919 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画出了最动人的航迹。
大飞机,何为“大”?
01
大飞机承载大梦想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
从 1970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 2023 年 C919 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已经穿越了 53 个春秋。
什么是大飞机?在民用领域,通常指的是起飞重量 100 吨左右,载客超过 150 人的飞机,它的制造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水平。
2007 年,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正式立项。2008 年,为实施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中国商飞公司成立。随后,首型国产大飞机被命名为 C919。
自 2007 年立项起,15 年来,从研制着力攻关、试验攻坚克难,到完成数百个试飞科目、上千项试验科目、数千个小时飞行的适航取证审定工作,再到如今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C919 一棒接着一棒跑,闯过了一道道险关难关,让中国的“大飞机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安全可靠性,永远被放在第一位。自 2017 年首飞成功后,C919 飞越五湖四海,经受冰雪大风、高温高寒的严酷考验,向全机静力试验、失速、最大刹车能量、最小离地速度等极限试验试飞发起挑战,为的就是把风险摸遍、摸透,找出飞机的性能极限,确定安全飞行的边界“红线”。
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难度最高的民机试飞科目之一。试飞时,飞机一边滑跑一边抬起前轮、抬高机头,保持尾橇擦地,一路擦着火花起飞,获取腾空瞬间的最小速度临界值。
此外还有一些对自然气象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试飞,比如自然结冰试飞、高温试飞、高寒试飞、大侧风试飞等,都是在挑战极限。
C919 在这些试飞科目中交出了一份份过硬答卷,充分验证了 C919 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正确,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适航规章要求。
2022 年,C919 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完成了适航取证的全部大考,这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同样是在 2022 年,C919 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
今天,C919 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 C919 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02
大飞机有大团队
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的背后,是全国二十多个省市、1000 多家企事业单位、30 多万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将青春融入大飞机事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
“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光辉是 C919 的总设计师,为了设计飞行员爱飞、旅客爱坐的好飞机,他专门学习飞行,成为国内航空领域首位拥有飞行执照的总设计师。
吴光辉还带头实行“ 611 ”和“ 724 ”的工作模式:“ 611 ”是指 1 个星期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11 个小时;“ 724 ”是指在攻关关键期,1 周工作 7 天,每天 24 小时,工作人员轮流倒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光辉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到十年时间,原本一头的黑发几乎全部变白。
操稳和控制律团队这支年轻的队伍,锚定的是飞机的“大脑” —— 控制律。他们从零开始、独立攻关,经历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无措状态,从不言弃,顶着各种压力迎难而上。
仿真模型不计其数的模块和线条,见证了攻关队成员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正因为有他们,控制律从一项项技术指标、一张张三维图纸蜕变成一套完整的系统,C919 拥有了“中国大脑”。
获得 2022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周琦炜,被称作“ C919 血管神经系统的建造师”。七万根线缆,如同人体的血管和经脉一样,分布在全机各个区域,总长加起来近一百公里。
周琦炜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分毫不差安装在一起。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无数个夜晚,周琦炜独自留在车间,钻研飞机的每一个部段、每一条线路。
还有那一位位无畏的试飞员。他们需要在失速、最小离地速度等高风险科目中试飞,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这种试飞验证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还有太多默默奉献的人无法一一提及,还有太多动人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正是这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队伍,托举起了我们的“大飞机梦”。
03
大飞机开拓大市场
大飞机的市场有多大?数据显示,未来 20 年,全球将有超过 4 万架民用客机交付,价值超过 6 万亿美元。其中,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超过 9000 架新机,价值约 1.39 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大、潜力强。
C919 大型客机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客机市场需求。
C919 是窄体喷气式客机,对标的是民航运输市场用途最多、保有量最大的 150~200 座级的窄体机,用于满足民航最大的窄体客机市场。它的航程为 4075~5555 公里,能够胜任国内所有城市之间的飞行。
2022 年 11 月,C919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次精彩亮相,也为它迎来了 300 架的订单。
截至 2022 年底,C919 累计获得 32 家客户 1035 架订单。订单超千架,这是客户的信赖,也是市场的认可,未来,C919 将收获更大的市场。
04
大飞机带动大产业
航空制造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而大飞机由几百万个零部件组成,技术门槛高、研制周期长、系统复杂,更是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摘得这颗明珠,意义非凡。
15 年来,我国坚定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
C919 不仅仅是一款飞机,更是一个强大的“新引擎”,带动了我国以航空业为主轴的科技创新,牵引着制造业产业链向着高端化迈进。
以机翼为例,C919 配备了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超临界机翼,相比传统翼型可以有效减少飞行阻力。设计团队前前后后共绘制了 2000 多份图纸,经过不断比对、筛选,确定了最终方案。在国内外风洞试验中,机翼圆满完成了所有试验目标。
自主设计仅仅是国产大飞机创新探索的体现之一,通过 C919 大型客机研制,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拓展和延伸,带动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
以飞机起落架为例。起落架对材料强度、韧性有着极高质量的要求。C919 采用的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 300M 超高强度钢。这一特种钢的研发带动形成了需求超千吨、产值过亿元的重要高端航空特殊钢产业,使我国具备民用航空主力特殊钢跻身国际市场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通过 C919 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 5 大类、20 个专业、6000 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提升大飞机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国产大飞机已经乘风起飞,天高海阔,大展宏图。
来源:新闻联播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等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