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下午,小说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曹寇携新作《鸭镇往事》作客南京鼓楼区图书馆 · 盛夏阅读季,与评论家、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步阳,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德强围绕小说创作展开分享。活动由赵步阳主持。
在 "70" 一代的小说家里,曹寇算得上高产,迄今已经出版了十余本书。2019 年,不惑之年的曹寇从南京城区搬回老家八卦洲,并以这两年的村居生活为素材写了十几部短篇小说,结集为《鸭镇往事》。《鸭镇往事》由一组关于少年时代的同学、离乡打拼的女青年、迷恋钓鱼的中年人、往返于乡镇和市区之间的打工者的中短篇小说构成,讲述返乡浪子遭遇的莫名尴尬,相互依赖又彼此厌弃的亲朋好友,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的忧郁沉思。
△活动现场
在曹寇的文学版图中," 鸭镇 " 是个有贯穿意义的地理名字,他借由这个地理坐标呈现了宽泛的当代村镇生活状态。为什么执着于对乡村的书写?曹寇坦诚,写农村于他而言是一种写作的捷径,更为熟悉和顺手,他尽量不写不熟悉或不知道的生活,否则就是一种写作的 " 不诚实 "。曹寇对于写作的 " 诚实 " 态度,也呈现在小说主人公的姓名上:张亮、王奎、李瑞强等,都简单而平凡。曹寇说,他没办法让书中的人叫 " 书桓 " 或者 " 梓涵 ",因为这些名字都不属于这个时代,也不属于他的生活环境。
△小说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曹寇
" 死亡 " 也是《鸭镇往事》中另一个重要意象。曹寇居住的村子东边就是一大片坟地,他自幼就生活在 " 丧葬队伍 " 鱼贯进出的氛围中,也时常在坟地周围打野菜或拾柴火;与此同时,八卦洲四面环水,夏季或汛期,偶有会有溺亡事件发生。可以说死亡和葬礼贯穿了曹寇的成长经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他的写作中。
常有评论说曹寇所写的是 " 边缘人物 "。对此,曹寇表示,他写的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 难道所有人的生活都是顺畅的吗?都是发了财或者功成名就的吗?我觉得完全不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顺,‘边缘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流。" 与此同时,他认为,有边缘就意味着有中心,但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重心,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生活的 " 暴风眼 " 中。
△《鸭镇往事》 曹寇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张德强和很多朋友都很喜欢曹寇的小说," 曹寇的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是百无聊赖的,但曹寇擅于讲故事,因而小说有一种让人着迷的气质。" 在他看来,曹寇的小说弥漫着 " 旧小说 " 的气质,他常常仿若一名说书人,在小说的讲述中,旁逸斜出,荡开一笔,吸引读者不断读下去;另一方面,曹寇的小说也带有先锋性,他试图用文本带给读者的空虚感,引领读者反身关照自己,同时提供了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新的维度,让读者在这个同质化的年代,感受到生活本身的荒诞。
△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张德强
在赵步阳的眼中,曹寇是一位拒绝被贴标签的作家。有评论者尝试为曹寇贴上 " 先锋 "" 虚无主义 " 等标签,但他觉得都无法准确界定曹寇的写作。他认为,曹寇的写作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比如从《鸭镇疑云》到《鸭镇往事》中写作视角的变化,《清单》中对于文本形式的探索。
△评论家、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步阳
《鸭镇往事》这篇小说的 " 原型故事 " 作者邹世奇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在邹世奇的小说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乡下的小学女老师喜欢上了从城里来支教的男老师,但人家并不喜欢她,于是女老师发奋图强,也考到了北大清华。但曹寇觉得这个故事太励志,到了他的笔下,鸭镇女孩杜鹃因感情失败,人生坍塌,最终走向了毁灭。
△邹世奇
相同的题材,不同的写法,其中也体现了作家文学观和世界观的不同。抛开这篇小说所体现的男女性作家思维的差异,邹世奇表示,她其实非常认同曹寇的小说写作。她指出,曹寇看待世界的视角非常直接,没有美化也没有矫饰,生活中那些 " 人人眼中有但口中无的东西 ",那些被认为不需要命名或关注的人物和现象,都成为曹寇书写的对象;曹寇用吊儿郎当的叙述语调,写出了生活粗粝的质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疼痛的那一面。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垚仟
鼓楼区图书馆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