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A 新闻湖北消息:5 月 29 日下午,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参演剧目——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媒体见面会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举行。
会上,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杨俊介绍,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是首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 " 传承保护责任单位和传承基地。采茶戏不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善演家长里短的平凡人物,非常亲民。
多年来,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培育出三位文华表演奖及中国戏剧 " 梅花奖 " 演员,一大批中青年演员在国家、省级艺术赛事中屡获佳绩。在张曼君导演的带领下创作演出的赣南采茶戏《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分别获中宣部第三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四届、第十六届 " 五个一工程 " 奖及文华大奖。多次参加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一个人的长征》由盛和煜编剧,张曼君执导。该剧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期,赣南地区一个名叫 " 骡子 " 的青年马夫,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他赶的黑骡子在湘江战役中被炸死,破碎的箱子从黑骡子身上掉下——大量的黄金就在眼前。可他不为所动,在红军战士的拼死掩护下,携带黄金孤身突围,毅然踏上了追赶红军的艰险路程。
该剧突出展现了 " 骡子 " 作为一个赣南客家 " 草根人物 " 的代表,讲信义、重承诺,在不懈的 " 行走 " 和 " 追寻 " 中,不断进行精神登攀,用生命践行理想信仰的成长历程。《一个人的长征》从创排至今,已演出 75 场,被认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获奖无数。该剧已荣获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优秀作品奖,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主演杨俊获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盛和煜与张曼君合作多年,两位艺术家仅在湖北就合作过《闹龙舟》、荆门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均获得极高的赞誉。张曼君导演个人还在湖北执导过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京剧《水上灯》、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汉剧《夫人城》等作品。
张曼君表示," 这次的创作是因时而作,但戏曲人追寻艺术理想,专业理想前行的轨迹不会改变。" 近 30 年前,《山歌情》使赣南采茶戏脱颖而出。一路行来,张曼君坚持创作写人的作品。她说,采茶戏是个地方小剧种,但也能表现大的题材。要在创作中实现专业理想,说戏讲人,除了专注作品的传世性,还要保持作品的人民性。这次的创作中,除了山歌、采茶调,张曼君还注重把音乐往歌剧化的方向发展,让小剧种能承担重要题材,表达人物的细腻情感。该剧的表演上,人偶同台,还有多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流行音乐、丑行表演、花腔,风格多样,表现更自由。
担任该剧主演的杨俊表示,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从事采茶戏表演这个工作,对他来说是有荣誉感的,是一种幸运。赣南是共和国的摇篮,杨俊自己就是个红三代。他爷爷家里四兄弟参加长征,牺牲了三个。他说赣南是红色文化的宝藏之地,有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要树立好优秀的红色品牌。对杨俊来说,让先烈 " 活在舞台上 ",责无旁贷。
张曼君导演介绍,建国以后,《红星照我去战斗》、《十送红军》、《兴国山歌》红遍全国,几乎代表了江西的音乐形象。采茶戏可能边缘模糊,程式化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但是创作起来相对更自由,更得心应手。
著名编剧盛和煜表示,长征题材虽然是红色叙事,但要有高光突破,要展现舞台剧的魅力。他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所承受的艰险超过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长征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红军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 骡子 " 这个人物对革命一无所知,但他一步步认识了红军,了解了红军,最终走进革命队伍,这才能体现长征的伟大意义。
5 月 30 日晚,该剧将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上演。
ZAKER 新闻 / 湖北出品
作者:黄影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